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芹菜為傘形科植物,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鹽及揮發性芳香油,具有特殊香味,能促進食慾,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在各地廣為栽培。結合保護地栽培,基本上可以做到週年供應。

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一、主要特性

1.形態特徵

芹菜為淺根性蔬菜,根群密佈在7~10釐米表土層,橫向分佈30釐米左右,因此吸收面積小,耐旱耐澇力均弱,主根受傷後能發生大量側根,適於育苗移栽。

營養生長時期莖短縮,葉片簇生於上,每株有10~15片。葉柄粗長,肥大,其薄壁組織裡含有大量養分和水分,質地鮮嫩,是主要的食用器官。

芹菜花小,白色,蟲媒花,異花授粉,但自花授粉也能結實。果實為雙懸果。生產中使用的種子實際是果實。千粒重0.4~0.5克,使用年限1~2年。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芹菜屬耐寒性蔬菜,但其耐寒力不如菠菜。種子在4℃時開始發芽,以15~20℃為宜。溫度過高發芽困難。營養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20℃,高於21℃生長不良,幼苗期能耐-4~-5℃的低溫,品種間耐寒性有差異。

低溫長日照可促進花芽分化。芹菜須在幼苗期經受低溫,一般在3~4片真葉後,遇10℃以下的低溫,10~20天通過春化階段,長日照下抽薹開花。營養生長期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冬季保護地栽培也能生長良好。

芹菜栽植密度大,對土壤條件、水分、礦質營養要求高,芹菜適宜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的黏壤土。需肥量大,全生育期以氮為主。缺氮則葉數分化少,葉小易空心老化。磷肥能使植株生長健壯並增加葉柄長度,鉀利於養分運輸,使葉柄脆嫩,芹菜對硼元素敏感,缺硼易使葉柄發生裂紋或生心腐病。

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二、品種類型

我國栽培的芹菜可分為本芹和洋芹兩種。本芹為我國長期栽培的品種群,葉柄細長;洋芹又稱西芹,為我國引入品種,葉柄寬厚肥嫩。

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三、栽培季節

芹菜在河南省一年四季都有種植,由於芹菜喜涼爽氣候,故以秋芹栽培產量高,品質好,栽培面積較大。芹菜還適於塑料薄膜覆蓋栽培。利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基本上可以週年供應。其茬次安排有:春芹菜3月直播,5~7月收穫;夏芹菜5月直播,8~10月收穫;秋芹菜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種,8月定植,11月至翌年2月收穫,可冬貯;越冬芹菜8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上旬定植,翌年4~5月收穫;拱棚芹菜7月上中旬播種,9月定植,翌年3~4月收穫;大棚芹菜8月上中旬播種,9月下旬至10下旬定植,翌年2~3月收穫。

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四、秋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

秋芹菜的播期正值高溫季節,環境條件對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都不利,直播後管理較困難,不利培育壯苗,故多采用育苗移栽。

(1)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擇排灌方便的地塊,並多施充分腐熟且過篩的有機肥,澆水。深翻細耙,作成畦。

(2)種子處理

芹菜因高溫出苗慢不易出齊,播前應進行低溫浸種催芽,先用涼水浸種24小時,經揉搓淘洗乾淨後撈出,用溼布包好,放於15~20℃的冷涼環境下催芽,經7~8天,待大部分胚根露出時即可播種。

(3)加強播後管理

播種宜選擇傍晚溫度低時下種。採用溼播法,覆土要薄,最好摻入部分細沙覆蓋,每667米2用種量為72~100克,需要苗床70米2左右。

播種後可在苗床上架設覆蓋物,遮陰降溫。畦間要保持溼潤,以保證幼苗順利出土,苗出土後逐漸揭去遮陰物,加強對幼苗的鍛鍊,最好在傍晚或陰天揭,以免烈日曬傷幼苗。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可利用早晚時間採取勤澆、小澆水的措施,水分不可過多,否則易引起秧苗徒長,不利根系下扎。苗期間苗1~2次,保持3釐米苗距,結合間苗及時除草,3~4片真葉時隨水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苗齡40~50天,4~5片真葉時定植。

有些地區採取芹菜、小白菜混播,小白菜出苗快可為芹菜遮陰,待芹菜出苗後再拔掉小白菜,或利用黃瓜架或豆角架遮陰,在架下育苗,效果均好。

2.定植

8月為秋芹菜定植適期。前茬多是早夏菜。如番茄、黃瓜、豇豆等。收穫後要及早騰茬並進行深耕、細耙,施足基肥。宜採用平畦,栽植密度根據品種特性而定,植株開展度大而高的品種應稀些。一般行株距12~15釐米,每穴2~3株,或採用10釐米×10釐米株行距單株栽植。

定植時秧苗需按大小分級,分片栽植,對過大秧苗和根系過長的秧苗,可剪去葉片的上半部和過長主根(主根宜保留4釐米長)。以減少蒸發面積和促發側根,有利於緩苗。栽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心為宜。定植後立即澆水。

3.田間管理

芹萊定植後,一般有15~20天的緩苗期,此期溫度尚高,宜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潤,又降低地溫,對緩苗有利。當植株心葉開始生長,可結合澆水追施少量化肥,促進根系和葉的生長。

緩苗後,要控制澆水,進行中耕,蹲苗15天左右,以利於根系下扎,防止外葉徒長和促進心葉的分化。一般當地皮發乾時應及時澆水。結束蹲苗之後,氣候漸漸涼爽,植株生長量增大,進入旺盛生長期。要加強肥水供應,蹲苗後應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性氮肥、鉀肥。以後分期追施2~3次,並注意適當配合磷、鉀肥。每隔3~4天澆水一次。秋分以後氣溫漸低,澆水次數要減少,用於貯藏的芹菜,收穫前7~10天停止澆水。

4.收穫

芹菜在立冬前後可陸續採收上市,冬貯芹菜在不受凍的情況下應適當延遲收穫,但須掌握在氣溫降至-4℃前收完,以免受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