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個寒假孩子一直處於宅家模式。


近日,因疫情不能出門,就有小朋友被困慌了。

“你如果不讓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

“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想跟病毒一起玩。”



因此,家長要在保障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做好心理疏導的工作。

到底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心理防護呢?

01

大人情緒穩定是前提

“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

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

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02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雖然“疫情”是一個應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讓孩子感到“危機重重”。假期裡,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按照正常規律起床、吃飯、睡覺,合理安排好學習和娛樂的時間,也可以進行一些居家小鍛鍊。

這些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抵抗力,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內心安全感。

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避免信息過載導致的心理負擔

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關信息或回答孩子的關於“疫情”的疑問時,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齡的通俗的話講給孩子聽,可以輕描淡寫一些,一定要多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有信心。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不要輕信疫情相關小道資訊,避免陷入視訊信息轟炸中。讓孩子永遠心存希望,永遠相信黑暗不會長久,光明總會再臨。


04

“宅”在家裡的寒假要出彩

“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打亂了孩子盼望許久的寒假計劃,外出旅遊取消了,跟著大人走親訪友也可能變少了,甚至外出的機會都大大減少了,多數時間只能“宅”在家裡。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積極關注,用心幫孩子將寒假過出彩兒來。


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05

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疫情”的發生讓孩子可能存在“害怕”、“擔心”、“焦慮”等情緒。

管理情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給每一個情緒準確地貼上標籤。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在接受孩子的情緒之後,家長們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緩解不良情緒,例如通過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解決孩子們心中的困惑,並對目前的疫情有所防範和了解。

皮皮龍防疫日記——《新型肺炎我不怕》

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內容簡介:

今年春節好奇怪

大家都把口罩帶

走親訪友沒人來

開學延期要忍耐

為什麼,“我”被關在家裡了?

不讓出門孩子被憋“壞”了?疫情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皮皮龍防疫日記—《新型肺炎我不怕》是一部專為兒童打造的病毒預防動畫片。新型病毒不要怕,皮皮龍來幫助大家。

戴口罩勤洗手,養成衛生好習慣。預防病毒,從我做起!加油。

關注公眾號“萌娃小Q”,收看更多優質動畫片

END

部分文字:北京日報

圖片、視頻: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