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挺聰明,長大後沒出息?問題出在這幾個點

在今天,我們會看到許多家長把自己過去沒有達成的目標加在孩子的身上,許多年輕人讀大學的專業甚至也是為了完成父母當年沒有完成的夢想,這一個現象無論是在富貴還是貧窮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這些孩子彷彿就是這些家長的影子。

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期待那樣順利完成他們的願望時,那結果就是皆大歡喜,但當家長髮現孩子與自己的期望偏差越來越大的時候,家長就會把這偏差造成的失敗歸結給他們的孩子,他們認為這是孩子沒有努力的結果,“你怎麼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你太讓我失望了”這類的話也就脫口而出了,其實這並不一定全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也是需要反思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情況會導致孩子“讓家長失望”、“沒有出息”,作為家長如何注意起來。


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挺聰明,長大後沒出息?問題出在這幾個點


第一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相信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深有同感,很多家中都是“沒作業母慈子孝,有作業雞飛蛋打”的現象,作為家長,當你看見你的孩子在你認認真真給她分析作業時,她心不在焉,對你的問題毫無反應的時候,作為家長看見這個小小的自己就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時候很多家長就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對孩子一頓怒吼。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是為什麼對你的話視若無睹,是不是做作業時間太長、還是孩子害怕在你面前出錯……作為家長,需要你來把孩子的時間合理分配,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規定一個時間範圍,比如說是在下午兩點開始看半個小時看電視、下午三點開始閱讀半小時等等,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給孩子養成了高效率的好習慣。


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挺聰明,長大後沒出息?問題出在這幾個點


第二個,孩子自控能力差。

當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可能你的孩子表現得讓你滿意,但一旦你轉身去幹其他的時候後,你的孩子就逐漸的放飛自我,東張西望、磨磨蹭蹭的。

作為家長,你不可能能夠時時刻刻監督到你的孩子在幹什麼、提醒他該幹什麼,你能做的就是提高孩子對他要做的事情有一個認知意識,告訴他這件事情做了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或者壞的結果,並且要讓他體驗到完成這件事情的成就感和未完成的失敗感,讓他們對這件事情產生積極的反應。久而久之,在成就感和失敗感的促使下,他才能憑藉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自己該幹什麼事情。


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挺聰明,長大後沒出息?問題出在這幾個點


第三個,孩子過分喜歡娛樂。

玩,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無法完全避免這個現象。幼兒時期,孩子們還沒有完全體驗到手機,但電視動畫片對他們來說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很多小朋友都是看到動畫片就離不開眼睛,坐在電視面前久了,不僅孩子的智力方面有所下降,而且還會對家長的意見反抗,對待學習就會更加懶散。

面對孩子愛看電視的情況,家長應該適當的將孩子與電視進行分離,嘗試著多和孩子去做一些有趣的親子活動、去戶外參加活動、去夏令營等等,減少孩子的無聊時間,讓他們的時間變得充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