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的時間,5000多家門店,看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2015年,鏈家在十幾個二線城市併購當地房產中介龍頭企業,向全國擴張。

這一肆意擴張彷彿讓人想起當然的國美,兼併、擴張、大量開實體店、佔領市場。可是,現在的家電零售,卻是京東的天下,它沒有一家線下門店!鏈家的擴張,是傳統中介向線上轉型的史無前例的探索之路,還是在重走國美當年的老路。

對於鏈家O2O模式是否線下過重的疑問,左暉回答說:“他們(房多多、愛屋吉屋等互聯網中介)不是不想有門店,是沒能力有門店。事實上門店資產沒有那麼重,鏈家每個經紀人辦公成本為1500元,若除去門店,每個經紀人辦公成本是1000元,差距僅為500元。在整個交易環節中,線下門店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4年的时间,5000多家门店,看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門店成本會壓垮新興公司,但對鏈家來說並不意味著高成本,在門店成本上鍊家採用經紀人分攤模式,經紀人則可以給消費者提供真實優質的服務,隨著效率的提升,鏈家強大的門店網絡也會帶來更大價值。”

利潤主要來自二手房買賣和金融服務,以2015年二塊業務的過手資金看,二手房交易在千億以上,佣金是總房款的2.7%;金融服務約200億,服務費約在貸款額的1.5-2%,歸還限期約2個月。所以,二手房交易是鏈家現階段的主要贏利點。

據悉,當前,鏈家線下實體店起到的引流作用佔比不足20%。以現階段5000家門店,每家門店年租金維護30萬計,門店支出約1.5億。

鏈家網對二手房成交量的引流達70%,日均後臺系統訪問請求近2000萬次,每天鏈家平臺上約有25000名新增客戶。可以說,鏈家網是鏈家的第一大渠道。

在互聯網時代,門店不再與真實優質掛鉤。第一,門店與真實無關,比如京東,沒有一家線下門店,可同樣能提供真實產品。第二,門店也與優質無關。

4年的时间,5000多家门店,看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設想一下,一套400萬的房產、2.7%的佣金計,鏈家收取10多萬的中介費;愛屋吉屋收取1%佣金,4萬的中介費;如果二家提供的都是真房源和真實的交易管控,一家有門店,一家沒有門店,客戶不會因為有門店,而認為其服務更優質。在互聯網時代,提供真房源和可靠的交易管控,是塑造品牌的根本,門店不是。

對這一數字進行分析,首先,掛房源的業主中有多少比例是置換房屋?置換的業主經常習慣於先選房看房,看房時順便跟經紀人掛上自己要賣掉的房屋。

鏈家今日的掘起,仰賴於管理層的戰略性眼光,早在2004年左暉就倡導陽光交易,不吃差價,籤三方約,不惜大量經紀人離職。2011年,鏈家開展“真房源行動”,現在其樓盤字典有4000萬套房屋的戶型、成交價、周邊環境等信息,這些信息全部真實地呈現在鏈家網上。鏈家牢牢抓住了交易雙方的需求:交易安全最重要。因此,建立了其它企業用低佣金也難以打透的競爭壁壘。

4年的时间,5000多家门店,看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以鏈家現在的贏利能力,1-2個億的門店費用,誠然如左暉而言,不構成負擔。但是要看到,傳統中介起家的鏈家,與愛屋吉屋這樣的新興互聯網中介公司相比,成本更高,因為其5000家門店的費用、經紀人效率差異產生的成本、及一系列併購的費用等。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鏈家用十年對品質的堅持,贏得了現在的大好局面。雖然互聯網在加速企業間的更新換代過程,但從現在房產中介的格局來看,鏈家有時間進行結構調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果在競爭對手做大之前,鏈家能夠優化自身的成本結構,保持自身的品牌優勢,同時收取與同行相比有競爭力的佣金,那麼,留給競爭對手的空間會更小。

從鏈家的業務設計來看,其有計劃,將門店做成社區服務的窗口。鏈家規定,每一家門店、每一名經紀人,都將成為服務的落腳點和對接人。用戶提出問題和意見,必須30分鐘內給予快速處理。

鏈家希望通過社區服務進入高頻業務,增加用戶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