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黃河源頭,冷冷清清,溪流彙集,曲曲彎彎。

前往黃河源頭,在唐蕃古道214國道和青藏線109國道之間,這廣袤的無人區裡,暑季的八月初,天氣陰沉寒冷,路面坑窪不平。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這些年來,幾乎走遍川西藏區和西藏高原,爛路走的太多太多。像黃河源這樣的爛路,雖然一點都不危險,雖然海拔4000多米,雖然是在高原上,但沒有高山峽谷,沒有傍山險路,就是顛、就是坑多。

密密麻麻臉盆大的坑,全是極硬坑沿,每個坑裡都是渾濁的泥水,車輪每一秒都在和坑沿硬碰硬,噗噗嚓嚓濺起來的黃泥水糊滿車身,沒有下雨的中午,雨刮沒有一秒能停下來。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誌處留影,繼續駕車駛向無人區腹地,去尋找黃河源的源頭——約古宗列曲。

黃河源頭的正源——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一直以來很有爭議,所謂真正源頭是國家科考隊的事情,我們一路辛苦,就為了看一下母親河的源頭,到底怎麼個樣子。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黃河源頭的兩條小河曲曲彎彎,在曲麻萊縣秋智鄉和瑪多鄉之間基本平行並流,相距約三二十公里距離,匯合後注入瑪多縣西邊的兩個大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再一路向東曲曲彎彎經瑪多縣流經阿尼瑪卿雪山南坡附近,達日縣由經下藏科和阿萬倉,由甘南流經蘭州,形成大幾字形,再陝晉界到河南三門峽和洛陽小浪底水庫經鄭州流向天津入海口,注入渤海。

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們此刻,就在天上來的地方,尋找天邊的源頭。如下圖所示,沒有橋,車隊涉水過黃河,繼續尋找源頭。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源頭就在我們附近,繼續涉水過冰冷的黃河。

來來回回再迂迴,連過三條冰冷的黃河,所謂曲折迂迴。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無人區裡基本無人,早上六點半出發到現在,已是下午一點多,五個小時過去了,我們還在寒冷的黃河源頭,在尋找黃河源標誌性的石碑。

突然看到遠方五彩經幡,到跟前幾臺車停下,歇口氣。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三岔路口距離黃河源頭40多公里,我們已經走了60多公里,單反相機鏡頭拉進,配合熊哥的望遠鏡,還是不知道源頭石碑在哪裡,雖然車旁就是黃河源頭的黃河水流曲曲彎彎。調頭返回再尋找那個石碑,車載電臺傳來胡楊林的呼叫。

這女人,我們稱為胡大俠,單人單車廣州出發,已在川西和青海藏區晃盪多半個月。玉樹匯合後,一起結伴自駕到現在,她和老鐘的車去麻多鄉補胎,老鍾鄉里等我們。耐不住寂寞的美女老胡,開上她的卡宴,居然又單車進五六十公里,來無人區裡找我們。大家都很佩服,的確是自駕大神級美女。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無人區裡沒信號,也沒有辦法去諮詢龐勃和曲麻萊雄鷹,後來聊起來,我們幾次停車的位置,其實旁邊山頭就是黃河源頭的石碑。

在黃河源頭折騰大段時間,就是沒找到石碑,小小遺憾!龐勃比我們早到黃河源四五天,下圖是龐勃的車和卡日曲石碑。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卡日曲——龐勃拍的黃河源頭石碑。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離開黃河源,搓板加水坑的黃河源爛路,我們又六十多公里重複了一把。用大家的話說,這顛路,真把人跑塌了。

五臺車到麻多鄉匯合老鐘的車,加完油,已經下午三點,寒冷的下午,車上啃乾糧繼續趕路。從麻多鄉到瑪多縣城,還有200多公里的無人區穿越。導航沒信號,奧維沒軌跡,全靠副駕助手永裴用衛星地圖之前的分析。這裡去扎陵湖鄂陵湖就一條小路,想跑錯都不可能。

後來也知道,這是很多詳細路線的藏區地圖上都沒有的扎加路——003鄉道。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孤寂寒冷的無人區,只有天上的禿鷲、地上的藏野驢偶爾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扎陵湖,黃河流到這裡,匯成高原大湖!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疲憊飢渴的我們面前,又是扎堆悠閒的藏野驢。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扎陵湖。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扎陵湖邊,一掃疲憊。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當年黃河源風景區牛頭碑旁邊的經幡。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鄂陵湖邊,拍照歇息。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瑪多縣的黃河源牛頭碑風景區,就是這裡附近山上的牛頭碑。2016年到過這裡,由於扎湖鄂湖生態保護封閉,所以偌大的扎陵湖鄂陵湖黃河源牛頭碑風景區,沒見一臺車,一個遊客。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天玄地黃,只有我們六臺車,在鄂陵湖旁的風中駐足!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早六點半出發,歷時14小時,行程530公里,冷餓疲憊顛簸,穿出無人區,於晚八點多,車隊安全抵達瑪多縣城。

走遍藏區,夏日最冷的還是海拔同為4000+的石渠和瑪多,不知為什麼,瑪多縣真的非常冷,三次到瑪多,多次查瑪多天氣,瑪多比羌塘無人區邊緣的海拔5000米的雙湖還要冷。

因為太冷和疲憊,所以沒有什麼是高度白酒和麻辣火鍋解決不了的!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每晚19點更新《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系列遊記,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