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時間孕育之下,許許多多的文化都相互交融,但又保持著自己的地域獨立性。每個地域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但是卻保持著高度的協調統一性,這樣的文化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國人,也影響到了他的東南亞國家。

例如處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就被中國文化中的楚國文化深刻的影響著。隨著交通工具的便利,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來去的便利性也帶動了旅遊行業的新興和發展,而出國旅行也變成了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而去韓國旅遊的熱潮,也一度非常興盛,但是很多去過韓國的國人都會感慨一句似曾相識。

這是為何呢?明明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不論是建築還是人文環境上,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拋開高樓大廈的現代建築,韓國的古代建築也有著許多中國的元素,並且韓國的國旗、地名,甚至是首都,都和中國的某個省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者不是關係,而是如此的相似。這個省份,就是湖北。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先說韓國的國旗,它是一面太極八卦旗。總所周知,太極八卦起源於中國道教,湖北武當山是公認的道教聖地,而武當山上便有一個太極八卦圖。韓國定下自己的國旗還是在我國清朝時期的事情,當時是處於獨立外交的考量。在有多個選擇的情況下,韓國人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太極八卦旗,可見韓國對於太極八卦的情有獨鍾。

韓國的首都叫做首爾,想來許多人都不知曉,首爾在過去的中文翻譯中是漢城的意思,直到2005年1月19日才正式官方宣佈翻譯成首爾。而漢城的前身,則叫做漢陽,是李成桂在1392年定都在漢陽之後才正式改名成漢城的。巧合的是,湖北武漢就有一個漢陽區,最開始漢陽區是武漢的三鎮之一。曾經的首都名稱和湖北武漢的區重合,這是如何的一種相似啊。

至於地名,重疊的就更多了。春秋戰國的楚國定都在丹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境內,只是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更改了名稱,而現在的韓國境內就有一個丹陽郡。湖北有一個江陵縣,韓國就對應的有一個江陵市。

還有湖北的歷史名城襄陽市,在韓國竟然也有同名的地區襄陽郡,恰巧的是那也是一個歷史名城。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除此之外,還有地理位置上的雷同。韓國的主河流域叫漢江,首爾便建在漢江邊上,湖北恰好也有一個漢江,它的省會也在漢江邊上屹立不倒,它們一個省份、一個國家,竟然都在漢江上游擁有一個

太白山。這麼多的巧合,說是偶爾也無人會相信,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切並非巧合,都可以通過歷史來闡述清楚。

首先,韓國這個國家的名字都和中國湖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韓國半島一分為二,一個是朝鮮一個是韓國朝鮮的名字起源是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箕子帶領五千人前去朝鮮半島,史稱為箕子朝鮮,這便是朝鮮名稱的最早由來,但當時的朝鮮還只是小範圍的。

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便歸順於燕國希望能夠得到喘息,但後秦國統一六國,燕國被滅,一大批燕國人逃竄到朝鮮。西漢時期,當時的箕子朝鮮政權更是被燕國人衛滿推翻,他建立起了衛氏朝鮮,拓寬了箕子朝鮮的國土。這之後的故事,便不一一贅述了。所以,從上也可以朝鮮的名稱由來,本質上還是中國人帶過去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而韓國的國名,則是來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集團——辰韓、馬韓、弁韓而這三韓中的“韓”,代表的意思和湖北有著莫大的關聯。秦始皇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法,命令術士東渡,一個便是徐福,還有一個就是

韓終。齊國人徐福去了日本,齊國人韓終則是去往了今韓國的所在地。朝鮮王朝時期著名的實學派思想家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詳細記載了韓終的故事,這也給今日的考究提供了真實的歷史依據。

從書中可知,秦始皇派遣韓終出海之後,韓終並沒有再回到秦國,而是留在了韓國,成為了馬韓國的國王。這一切也就徹底徹底解釋了為何一個國家和一個省份之間能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從地名到國旗再到國名,都和湖北省如此的相似。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國都就位於中國湖北省內,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則是楚國人,本名叫做李耳。這也能解釋的通很多東西了。

東渡而去的韓終是一名術士,深受道教的影響,想來算是精通五行八卦之術的,他來到馬韓成為國王以後帶動了馬韓人民的思維,讓眾人開始信奉崇敬和學習五行八卦並非難事。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加之韓終自身思念故土,中國人傳統思維上的安土重遷對他想來也有著極大的影響,這樣的情況之下,選取類似的地勢進行建造也算是對故鄉思想的一種緩解,還有那些相同的地名、河名、山名,未嘗不可能也是如此的情況呢。但這一切僅限於推測,歷史的真實性只有曾經真正經歷過的人方才知曉,而這些人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也有說法說是秦統一六國以後,楚國遺留下來的貴族四處逃竄,一部分去往了韓國,並且建立了政權,這也和衛氏朝鮮的誕生相呼應,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舊楚之人命名了許多相似的城市名。還有一個說法是說現在的韓國人很多都是蒙古攻打南宋之後流放的湖廣人。至於真實性,真的也是無從考證了

不論如何,對於文化之間的差異在不冒犯的情況下保持尊重是最好的互融方式,文化中的相似雷同就當做一個驚奇的發現,看過知曉感嘆過後便放下好了。再多的據說也抵不過當下的發展,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才是眾人最想看到的發展局面。而韓國和湖北的相似,也算一種莫大的淵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