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14日晚8時,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正式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播出。

這也是繼2004年央視欄目《電子競技世界》被廣電總局以一紙《關於禁止播出電腦網絡遊戲類節目的通知》禁播之後,時隔整整16年後電子競技再度以連續紀錄片的形式重回中央電視臺。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謹以此片,獻給被理解和誤解的青春。

這是《電子競技在中國》第一集的片頭,當這句話掛在一個帶有CCTV臺標的頻道上播出的時候,很多人會感慨萬千。在00後看來或許很難以理解,但對於90後甚至是一些85後而言,這句話背後是無盡的淚水和辛酸。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電競是什麼?在紀錄片隨機的一些街頭採訪中,有人回答稱是王者榮耀,也有人回答是在一個公平前提下進行的對抗類賽事,例如LOL、DOTA、CS、CF。

沒錯,電子競技基於遊戲,但絕不只是遊戲。並不是說你玩了LOL、DOTA、CS等等遊戲,你就是電競圈中的一員。

想要成為真正電競圈中的一員,你需要過人的天賦和每天不間斷地反覆訓練,就如同傳統體育的運動員們一般。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2003年11月18日,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正式設立為中國第99個體育項目。這個消息對於當時的電子競技行業從業者們而言,是極大的肯定和鼓舞。

然而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最終也沒能撕掉當時中國社會對電子競技貼上的標籤,“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只知道打遊戲”這就是當時大眾對於電子競技選手,國家認證的體育運動員的評價。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不僅如此,即使在電子競技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情況下,央視於2003年4月開播由段暄主持的《電子競技世界》欄目,也在2004年6月因廣電總局下發的一紙禁令而最終被禁播。

在當時廣電總局下發的通知中指出:最近,某些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設置電腦網絡遊戲欄目,播出電腦網絡遊戲節目,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廣大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並且要在相應的節目中宣傳電腦網絡遊戲可能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引導他們正確利用電腦網絡的有益功能。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如果以馬天元、SKY等“上古時期”的電競元老來舉例,恐怕很多沒有經歷過的人都並不能有切身的感受。我們以目前已經退役多年,但仍活躍在解說臺及直播界的笑笑-孫亞龍來舉例。

笑笑在作為DNF職業選手時期,劍舞紅顏笑幾乎成為了劍魂這個職業的代名詞。要知道,當時中國網吧是DNF和CF雙分天下的年代。

然而笑笑曾在直播中自述,當時像他這樣的頂級職業選手去參賽都需要自己掏路費錢,甚至很多時間比賽奪冠的獎金還比不上路費。到國外參賽則是好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每天的三餐只有一個漢堡,這還是騰訊公司組織去參加的比賽,要是其他公司恐怕還得自費前往。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這樣的狀況,直到《英雄聯盟》和資本入場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3年,經過了兩年時間發育的《英雄聯盟》正式開啟了全球電競計劃,而騰訊彼時也開啟了中國電競市場的建設。

2013年,LPL職業聯賽成立(中國大陸英雄聯盟最高等級賽事)與其配套的還有LSPL甲級職業聯賽,TGA大獎賽和城市爭霸賽。層層分級,讓電子競技從線上走到了每一個玩家的身邊。

可以說從LPL成立的第一天起,騰訊的目標就是將英雄聯盟的電子競技賽事向傳統體育推進。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伴隨著英雄聯盟的電競賽事爆火,諸多資本也開始進場。奔馳等知名品牌紛紛找上門來投廣告,各大企業紛紛組建電子競技俱樂部。

而英雄聯盟LPL賽區甚至出臺了一條規定,要求在LPL註冊的選手俱樂部需保證每月一萬的最低工資,但實際上,能夠在LPL擔任首發的選手,月薪遠超這個最低標準線。

當有了知名度,又有知名企業贊助,再加上這些賽事可以帶動旅遊經濟之後,一些知名的電子競技賽事從此前的過街老鼠變成了全球各國各地政府爭搶舉辦權的對象。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電競不止是遊戲

對於玩家而言,電子競技更深的意義是對抗成功的喜悅,是看著自己賽區的隊伍、選手戰勝其他賽區,讓中國國旗飄揚在賽場上的喜悅。

但如今電子競技能夠走向大眾,且被大眾當成明星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因為高工資和高曝光度的資本效應,而能夠被官方認可,更多的也同樣是因為能夠有效的帶動地方旅遊經濟,而並非是賽事的體育價值。

雖然目前許多成熟的電子競技賽事已經越來越接近傳統體育的模式,但電子競技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與傳統體育一樣,被大眾認可他的榮譽,還仍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