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塵,道之用。道德經第四

☞道盅而用之,或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道是空,是無,不好言名,它以虛空來運用,卻不會滿盈,綿綿不絕。就像個非常深邃的深淵,萬事萬物都是從它產生而來,是萬事萬物的開始。它把鋒芒挫去,把紛擾解開;和與偉大的光明、同與細微的塵埃。似有似無,若存若亡,深邃不可知。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孩子,他比天帝(代指萬物代指天)還要早。

♞就把道暫且比作那個深邃的大缸吧,它因為(“盅”,酒盅,沒有把的杯子,用來盛酒)中間虛空,才可以承載萬物,那虛空的“中”就是他的用。它深邃不見底,萬物從中出,綿綿不絕。銳利也罷,紛亂也罷,都可以容納其中;像光一樣不互相牴觸,相互融合生成光明華彩,不僅是光就像小小塵埃也是本性一樣沒有分別,“何處惹塵埃”本原自性如一。

♛本道德經第四,和其光,同其塵;在今成語和光同塵就是來於此處。在道德經第五十六也有此四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老子以水德為善,以萬水歸淵喻萬物之於道。這四句正是萬水入淵,化而為一的過程。水之性柔也剛,為液態則柔,為冰則銳,速慢為柔,速激為銳,千股萬流,遇而相融為一,分而為千萬細流。像光一樣相融相和融為一體,相互補益,是因為本性一樣。學習道,他虛無不好琢磨,可以琢磨水,琢磨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