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力:通往真實、價值與永恆的唯一途徑


思辨力:通往真實、價值與永恆的唯一途徑

人的觀點在多大程度會受到自身經驗與情緒的侷限,看看網絡世界裡各執一端的口誅筆伐,看看隨處飄蕩的各路謠言,看看群情激奮如潮水一般大起大落,便能窺見一斑。

疫情之下,我們恍如來到另一個世界,一時間,所有的觀點、紛爭,各路大道、小道消息,如同川流不息的海水一樣,將我們淹沒的同時,又將我們拋向浪頭,或甩在岸邊。

在這樣信息繁雜的時空之下,我們如何能夠不被過往的經驗所脅迫,不被情緒所蠱惑,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呢?

我們太需要思辨力了。


什麼是思辨力?


思辨力,與其說是一種去偽存真的能力,不如說是一種看到並體認世界的豐富、人性的多維之後,能夠尊重與接納觀點和立場的差異,並在反觀諸己時,於心中有所堅守的能力。

今天,我們提倡在疫情期間,培養孩子的思辨力,是因為未來,他們終將要面對一個複雜而多變的世界,他們對世界的複雜性和差異性體認得越深刻,就不容易囿於狹隘的自我,而生長出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當然,我們都明白,這樣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它必然是一個漫長錘鍊的過程,至少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知識層面的積累,也就是對外在世界、人類內心相關知識的不斷追索與探求,它源於人類最本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它為思辨力奠定知識與理論的基礎;

二是多維視角切換,是突破固有經驗的桎梏,能夠站在不同立場與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思辨力作用於實際問題的實現途徑;

三是內心原則的破與立,一個人身在宇宙洪流,就如同樹木搖曳於風中,身段可以柔,但內心要有堅守,才能隨風搖動卻不迷失自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時,還能洞見日月星辰的亙古光輝。這也可以稱之為“價值觀”,但價值觀絕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知識積累與思維視角的不斷磨礪而迭代升級。它是在思辨過後,能夠識別方向並堅定前行的前提。


思辨力:通往真實、價值與永恆的唯一途徑

如何促進孩子思辨力提升?


1.知識層面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傳統教育歷來所極其看重的部分。經歷社會不斷髮展,很多教育工作者意識到,時代變遷對個體能力的訴求,日益趨近於多元化與複雜化,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傳道受業解惑”的路上不斷求新求變,迴歸教育規律,遵循教育本源,通過激發與喚醒,為孩子們建立起更科學的學習與成長路徑。

尤其是這場疫情的影響,讓更多的人看到自主學習之於孩子的重要性,看到自主學習能力之於被動學習行為的優越性,我們也很期待,疫情過後,傳統教育的反思與改進,孩子們能夠擁有更自由呼吸的教育空間。

2.內心原則的破與立,也即價值觀的培養,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需要越來越多的學校,將目光從單純的知識傳授中轉移出來,而轉至對未來社會更為關鍵的核心素養上。價值觀既然是人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就需要德育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能有更大發力的空間,引導孩子們能於日常生活、社會問題中,體驗“自我認知”“尊重”“責任”等價值觀要義。

我們在深圳通過7年的素養奠基課程實驗進行了探索,並通過大樣本的分析,欣慰地發現,其實,德育實踐是完全能夠落地,與德育理論實現緊密結合的,而孩子們也能夠從中真正體驗到“知行合一”的力量,只不過需要學校和家長,能夠調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運用更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幫助孩子們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成長。我們相信,我們也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學校,在德育實踐上發力,為孩子的心靈成長,搭建起堅實的階梯。

3.相比於知識積累和內心原則,個人認為,多維視角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更容易切入的點。視角仰賴於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藉助思維工具能夠較容易得到改變。所以,在學校與家庭中,提供給學生一些思維工具,讓他們能夠跳出個人經驗與情緒的侷限,以更加深邃的視角,看待周圍的問題,或許是提升他們思辨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當知識積累和內心原則無法即刻成形的時候,我們希望學校和家庭,能在思維方式上給到孩子們更多的引導與幫助。


案例:以思維工具提升思辨力


我們大部分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一種直覺思維,遵循“事件→觸發經驗→形成觀點”的思維路徑,而思辨力所強調的“理智、客觀、全面”的視角,從本質而言卻是一種“反直覺”的思維,需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質疑。

關於轉換視角的思維工具,本人比較推薦的是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博士開發的一種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名曰“六頂思考帽”

可能很多校長或老師都應用過這個思維工具。六頂思考帽最常應用的場景是團隊討論與決策,它為團隊成員提供了“平行思維”的空間,使大家混亂的思考變得清晰,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但同時,六頂思考帽也適用於個人,能幫個人產生一種超越於經驗之上的理智,據悉很多學校,其實已經推薦給學生使用了。

所謂“六頂思考帽”,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六頂不同顏色的、代表不同思維方式的帽子:


思辨力:通往真實、價值與永恆的唯一途徑

六頂思考帽

  • 白帽,代表信息,指充分蒐集數據、信息和所有需要了解的情況。
  • 紅帽,代表感覺,指釋放情緒和了解感受。
  • 黃帽,代表價值,指集中發現價值、好處和利益。
  • 黑帽,代表困難,指專注缺陷,找到問題所在。
  • 綠帽,代表創造,指專注於想點子,尋找解決辦法。
  • 藍帽,管理思維過程,安排思考順序,分配思考時間。

當我們在辨析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多維價值的問題時,可以先後讓自己戴上不同顏色的“帽子”,讓自己處於一個特定的視角之下充分思考,之後再換另一頂“帽子”繼續思考。等到六頂“帽子”全都戴過一遍之後,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也就基本上沒有死角了。


具體怎麼實施呢?


比如針對時下後疫情時代,在疫情還沒得到完全控制的狀態之下,我們大部分人的直覺是,企業應該繼續推遲復工時間,各地方也不該放開管制,否則很容易造成疫情反彈;而學校自然應該繼續推遲開學時間,延續線上學習模式。但究竟

企業復工與部分地區放開管制,會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究竟如何看待延遲開學,在線學習的問題?不妨引導孩子們通過六頂思考帽的方法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下面以上述問題為例介紹一種典型思考模式:藍白黃黑綠紅藍

操作方法(以探討企業復工與部分地區放開管制這一問題為例)

  • ①戴上藍帽列好思維角度;
  • ②戴上白帽,蒐集各地企業復工與部分地區放開管制的相關的信息、數據,其中包括正向結果、負向結果、不同人群的看法與評論等;
  • ③戴上黃帽,專注想想,這麼做所有可能的好處,哪怕很小;
  • ④戴上黑帽,列舉這麼做,會帶來的所有問題,和實施的一切困難;
  • ⑤戴上綠帽,窮盡解決問題、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
  • ⑥戴上紅帽,表達情緒,基於信息、價值、困難、創造,你感覺這些做法給你怎樣的感受;
  • ⑦藍帽總結思考結果,贊同還是否定,還是有其他的選擇。

經過以上思考,孩子很可能會發現,這個原本看上去似乎並不複雜的問題,其實涉及多層價值維度的博弈,和眾多群體利益的平衡,所以不能由一己情緒定論。

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也許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結論不再僅僅是“應該”或“不應該”這樣簡單的回答,而是努力去探尋能夠兼顧多方利益的“第三選擇”,而這樣更加審慎和創造性的態度,不正是我們的教育所力求達成的思辨結果麼?


小結


最後,回到“思辨力”這個話題,我們主張學校和家庭,要在三個層面不斷努力,以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

誠然,知識積累與價值觀培養本就是長期工程,需要長期而周全的規劃與部署,需要細緻的落實與實施,不是一時一刻可以取得重大成果;但時下疫情期間的種種問題,卻可以成為磨礪孩子思維的重要契機。

所以,我們希望,對於孩子的思辨力,大家不要因為培養方式的複雜和漫長就放棄努力,而是能夠就手頭能做的事情,比如利用一些思維的工具,引導孩子多去做一些思考和辨析,讓思辨精神像種子一樣深植於孩子心中,唯有如此,我們未來的社會,才有可能是一個思辨的社會、理智的社會。

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過後,還是在孩子未來漫漫人生之中,思辨能力,都會讓他們更容易穿越層層紛繁複雜的表象,而抵達真實、價值或其它任何永恆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