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非著名诗人,用28个字把春天写得非常美,却也非常的凄凉

李华(公元715—774年),字遐叔,唐代著名文学家,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

李华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做过伪职,战乱平息后被唐肃宗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经过宜阳城(今河南宜阳县)。

宜阳隶属于大唐王朝的东都洛阳,这里有最大的行宫——连昌宫。还有著名的女几山(河南花果山),山上烟柳氤氲,流水潺湲,鸟语花香,景色妍丽。皇室、贵族、墨客、百姓都喜欢到宜阳游玩观赏。尤其春天,这里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唐代非著名诗人,用28个字把春天写得非常美,却也非常的凄凉

但是,宜阳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了严重破坏,此时虽然春色旖旎,却是一片荒凉与凋敝。曾经的大好山河,如今满目疮痍,诗人触景生情,为衰败的国家痛惜,为纷乱的时代伤怀,为遭贬的自己嗟叹,即兴创作《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代非著名诗人,用28个字把春天写得非常美,却也非常的凄凉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暮春时节,宜阳城下野草繁茂,山涧的溪水向东流去,后又向西折返回来。

首句颇有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味。城外碧草郁郁青青,林木葱葱茏茏,貌似风景宜人。实则是因为宜阳城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了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大片的土地已经荒芜,野草才会放肆生长。虽然此时战乱已经平定,但城市尚未完全恢复,景象荒凉。

唐代非著名诗人,用28个字把春天写得非常美,却也非常的凄凉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描写环境。林木茂盛秀丽,却无人欣赏,芬芳的鲜花绽放又暗自凋零;春意盎然的山路上,只有鸟儿在独自啼鸣。

第三、四句与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风格相似。尤其是“自”、“空”两个字与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两个字形、义皆同。一样的春光烂漫,一样的鸟语宛转,一样的无人欣赏,一样的空自啼鸣,一样的以乐景衬哀情,一样的以喧闹显空寂,一样不言伤春却举目凄凉与冷落,一样未提战乱却写尽破碎与颓败。

《春行即兴》语言质朴,构思独特,句句写景,字字含情,情致俱幽,意蕴深远,惆怅叹惋耐人回味,是写景抒情诗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