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观、学、听 陕历博网上社教活动把文化“送”到家

“云”上观、学、听 陕历博网上社教活动把文化“送”到家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记者 梁飞燕)3月11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陕西各大博物馆都实行闭馆,为了消除观众不能实地参观的遗憾,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开展线上展览服务,充分发挥博物馆文物文化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公众文化需求。

推出数字博物馆“云看展”

“陕西数字博物馆”推出省内144家博物馆虚拟展馆、125个数字专题展览、145个线上专题讲座、900余件文物介绍和百家博物馆讲读平台,在官网推出系列线上展览和“云看展”活动;上线“宅家看展·回顾博物馆往期精彩展览”专题,更新“长安丝路东西风”等多个数字展,在线参观达10万次,其中“与天久长”展览精品文物在线分享阅读量39.2万次,“云游博物馆”线上展览阅读24.4万次。

“云”上观、学、听 陕历博网上社教活动把文化“送”到家

针对疫情创新开展线上服务

为青少年开发“周秦汉唐”系列线上教育课程,“鼠你最牛”“锦囊妙计”“虎狼之师的集结号”“一只身世不凡的蚕”“鼎鼎有铭话多友”等课程深受欢迎,已推出“周秦汉唐”系列课程12期;利用官微推送系列精美文物图文和“青铜”“金银”“玉杂”“壁画”等多个文物宣传专栏,已推送图文10余篇、浏览超过30万次,其中“当文物宅在家”在线阅读达到1.7万次;利用微信群开展“线上博物馆文化小使者”活动,利用自媒体以海报绘画、诗歌文章、吟咏诵读、音乐舞蹈等形式向“最美逆行者”表达敬意。

多种资源扩大博物馆文化传播

与央视推出“国家宝藏”春节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合作开展“云逛展”移动直播、在“央视频”客户端上线“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汇报展、“彩陶·中华——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特展专题直播,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云课堂·奇妙漫游云看展”专题活动,与“畅听旅行”推出精品线上节目“神器长安开讲啦”,与人民网、腾讯和蜻蜓FM等平台联合敦煌研究院等4家文博单位推出25件文物故事、上线“文物的时空漫游”活动,联合快手等直播平台推出“周游博物馆”线上公益课程项目;通过“陕西文物之声网络电台”在蜻蜓FM、喜马拉雅网络音频APP上传文博音频节目,在“汉唐网公众微信号”面向全省开展以陕西文物、疫情防控为核心元素原创漫画组稿活动、发布原创文物漫画10幅、展示“不出门”“勤洗手”“不恐慌”“多通风”“少串门”“戴口罩”“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别扎堆”“平安”“雷神出行图”等主题,在《人民日报》和汉唐网发布“唐妞系列防疫图”,汉唐网官方微博每日推出背诗词歌赋专栏,组织书法爱好者为湖北手写祝福活动阅读超过千万,在多个自媒体推出“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文物祝福接力活动,在线发布陕西五家文博机构参与“国家宝藏”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有关内容,依托自媒体开展国宝音乐会线上宣传活动,联合沿黄九省区博物馆推出“云探国宝”直播活动,组织录制“唐美丽讲故事”节目发布在喜马拉雅FM。

“云”上观、学、听 陕历博网上社教活动把文化“送”到家

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

疫情期间,陕历博联合中国知网向文博单位免费开通中国知网文博系列服务平台,为文博单位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启动战“疫”物证社会征集工作,对2020年文物展览规划等工作进行调整优化,把疫情对观众的影响降到最低;恢复开馆后对参加战“疫”的全国医务工作者和突出贡献者及家属凭有效证件参观享受免预约、免费参观该馆所有展览和免费使用自助语音导览器一次;邀请省内参战医护人员集体到馆参观并举办专题活动,开展“荣誉馆员”称号授予和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向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捐赠“皇后玉玺”交通卡、“喜唐”颈枕、“摩登仰韶”陶瓷杯等该馆文创特色家居生活用品900余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