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导语: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现实中我们一定听说或遇到过这样一类人:工作能力很突出,被公司认为不可不用,却又得不到重用,而公司领导身边又多是阿谀奉承之辈,对他又很是打压。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满腹牢骚。对待领导和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更是报以脸色。先别说领导,就大家肯定也都不喜欢和这类人待在一起。都会敬而远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而三国时的魏延就是这类人中的真实写照。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很多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矛盾的情节。很多情节都是诸葛亮动不动就要杀魏延。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那么想杀魏延呢?那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谓前车之鉴,就是魏延的翻版,关羽。关羽和魏延一样,虽然战场上勇猛过人,但是那些文臣谋士却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只是华而不实,纸上谈兵罢了。此类人很难驾驭。而史料记载,那些让诸葛亮觉得不好驾驭之人,下场都不太好。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时曾任命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相当于分化诸葛亮的权力。而诸葛亮为了高度集中蜀军军权,从而北伐,他直接把李严给流放掉了。还有那刘备的义子刘封,也被诸葛亮认作不好驾驭之人,就劝言刘备把他杀了,之后刘备后悔莫及。甚至连关羽之死也一直被人怀疑和诸葛亮有关。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那魏延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很有才干。这样的人对诸葛亮集中兵权威胁很大。可是诸葛亮现在手中又无大将,就这样魏延就成为了不可不用却又得不到重用之人。于是,诸葛亮对魏延明升暗降,收了他的兵权,并提升为凉州刺史。可那凉州当时还在被曹魏占守,根本没有带兵的权力。让他去那当官不明显把魏延无事可做打入冷宫了么。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可魏延这种有威望又有才能之人,不能把他一个人丢在一旁不管啊,指不定哪天气不过,私底下给你造个反使个绊子怎么办。于是诸葛亮就把带在手下,每次出征都少不了魏延,就是不给他独立作战的机会。诸葛亮北伐时,魏延也多次要求让他带领军马和诸葛亮兵分两路占领潼关。那诸葛亮刚把魏延手中兵权拿到手,哪里会同意魏延这种要求,而是另派他人前去。包括据守街亭这些重要任务魏延都没能被委以重任。《劝将士勤攻己阙教》中记载: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说明无论是祁山还是箕谷都是兵力超过对方许多却被对方打败的。说明这是将领的指挥才能不行啊。所以诸葛亮也经常被魏延说他胆怯,更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而诸葛亮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让魏延和吴懿一起西上羌中。给了魏延一次表现的机会。而魏延也是不负众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曹魏封锁,后续更是大败前来截击的费瑶与郭淮。这次的胜利,魏延被封了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后进封南郑候。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胜利是他最后一次亲自带兵行军了。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此时的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是我可以让你带兵打仗,可你这个刺头又让我坐立难安,你得让我安心啊。可那魏延哪能想那么多。就觉得你诸葛亮对我有意见。魏延看是对诸葛亮以及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满。再加上诸葛亮任命杨仪当长史,一个专门管军纪的官职。关键这个杨仪之前就和魏延不和处处作对。这下好了,因为职位上的优势,杨仪平时肯定给魏延穿小鞋啊,魏延日子过得压抑啊。可杨仪后台是诸葛亮,又奈何不得。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等到诸葛亮病死在最后一次北伐之时,魏延被以为自己终于熬出头了,却没想到,他的命也随之到了尽头。关于史书中的记载,诸葛亮死前秘密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计划退兵事宜,让魏延断后,如若不从就弃其不顾。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前去探魏延的口风,而魏延觉得诸葛亮死了还有他魏延在,不能撤军耽误大事。更是再知道杨仪下令撤军时,魏延气的烧绝杨仪的退军栈道。而这些记载有很多疑点,为什么诸葛亮退兵计划不告知魏延?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费祎会去探魏延的口风?杨仪的退军栈道被烧杨仪是如何退回的?只有一个解释,魏延根本没有烧毁栈道,但有一个可以肯定——魏延必须死!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诸葛亮临死前其实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继承人,可这份继承名单中并没有魏延。而魏延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是接替诸葛亮最佳的人选。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继续活着势必会不服诸葛亮安排,从而会打破诸葛亮的布局。那么魏延就只有必死这一个结局了。根据《魏略》记载,杨仪讨伐魏延,魏延退而不战,誓称死也要在汉中申诉冤屈,直至被马岱所杀,至死也未曾逃离魏国。

以现在的目光来看,魏延其实还有别的出路。要么踏踏实实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要么投奔他国,拥有一身才能又何愁无用武之地呢?其实魏延处境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只有选好自己的道路,不拘于一格才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