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

记录是为了铭记

记录是为了不忘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拥抱春天 34.5cmX24.3cm 2020年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十四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正在湖北、武汉,正在中国大地悲壮地进行着。我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身居斗室,在经历了惊愕、痛苦、悲愤、又万般无奈后,开始冷静思考,开始想着还能做些什么?借助于高度发达的信息传送,我在家里每时每刻通过手机关注“疫情”变化,翻查每日更新的疫情通报,密切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阻击战的进展情况。每天确诊人数上升的数字像是冰凉的利剑刺透我的心,同时又看到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逆向而行在一线与疫情肆虐抢时间、争速度的比拼,还有很多普通人在社区、村头值班查岗,更有许多志愿者、普通老百姓自发为医院、守岗者送物资、送热粥……总有一些故事悲壮又令我感动!于是我开始以绘画日记的形式做一些记录。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抢救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街头值守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抗疫日记》系列——重症病房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抗疫日记》系列——在抗疫第一线的建设者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暖人的爱心岗 34.5cmX24.3cm 2020年

疫情发生以后,一位在武汉防控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工作的护士长,在看到身边不断从家中折返工作岗位的小伙子、小姑娘时,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护士长的这席话让人泪目,面对生死攸关的事件,他们选择将自己的青春在此时绽放,奋不顾身、勇敢的和前辈们站在了一起,用极其考验身体和毅力的行动,自愿成为了“逆行者”,成为为众人传递希望火种的人。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 渴望春天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赏梅(武汉、南京 同一种市花,同一场战役)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出示健康码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测温 34.5cmX24.3cm 2020年

医疗资源的有效介入是打赢这场硬仗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有了火神山、雷神山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很快投入使用,方舱医院等一批隔离医院也很快建立,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湖北的“应收尽收”等紧要关头的特殊政策及时出台落地,为遏制蔓延吹向集结号。令人感动的是来自全军、全国各地不同的医疗单位,他们重新进行统一编组,共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开展工作。其中有不少曾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护人员。他们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的决心是我们闯过难关的信心。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多国拉响警报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村头所见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众志成城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严防死守 34.5cmX24.3cm 2020年

我还看到一则有纪实意义的短片,画外音说到“晚上7点像凌晨3点,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是的,一个千万级别人口的都市,如今骤然被抽走了城里的热闹和喧嚣,曾经车水马龙的街市,现在烟火稀疏、阒无一人,安静得让人心痛。武汉如此,全国有许多城市也是如此,全国上下共同心系着疫情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共同祈祷着每一个在抗疫前线的战斗者平安回来,共同期盼着最终的胜利号角早日响起!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严格排查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与时间抢生命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逆向者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逆行者——等待春天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生命第一 34.5cmX24.3cm 2020年

我们和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在人生抛给我们的磨砺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们经历一次次苦难、一个个灾难,在绝望和痛苦中追求光明,由稚嫩、羞涩蜕变成坚强、勇敢。现实中无数的个体被凝结成为小说的典型人物,他们为命运抗争搏斗的精神,不断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磨砺中,我们的社会运作也在从各方面臻于成熟、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和净化。于是,我把我看到的、听到的注入到我的笔下,也借此沉淀内心,给予自己力量。我的创作以日记的方式,用画笔纪录我的所闻、所见所思。作为一个画家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在特殊时期能够发出的声音。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攻关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街道志愿者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志愿者发放物资 34.5cmX24.3cm 2020年

我选择以“日记”形式的纪录和创作,是我更想通过这种简单和自由的创作形式,沟通我与图像(摄影和摄像)的即时关联,同时记录我的思考,包括文字的记录,我在画面上记录了每天发布的疫情通报的数字,那些冰冷的数字的快速增长,尤如一把把利剑穿透画面,它把图像撕得粉碎,在这些数字面前艺术苍白无力。在我的日记中也有温暖:我记录了“最美天使”、“医者仁心”、“逆向而行”、“出征前夕”、“街道志愿者”。有这样一段记录:我供职的江苏省美术馆接到上级通知,需要我们安排一些志愿者去社区协助值班排查外地返宁人员情况,我们在美术馆群里发布征集通知后,第一时间美术馆的共产党员、普通职工纷纷报名要求去第一线。他们在社区值班的照片在群里传播,我也把这一切记在我的日记里。他们使我的日记的画面充满责任、担当和人心的光辉。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社区值班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党员志愿岗 34.5cmX24.3cm 2020年

我同时关注到我的同行们也纷纷拿起画笔以各自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作,许多作品给我产生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一些“漫画”和“海报”的专题更是以通俗易懂和简洁直接的视觉图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还注意到一批中青年画家以系列性主题创作的作品,利用网络系统持续的推送,其创作在不断提升完善,也体现了优秀作品必须的提炼和沉淀过程。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驰援火神山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驰援武汉 34.5cmX24.3cm 2020年

我也关注到在网上出现的对大量画照片,画钟南山肖像的作品的质疑,由于现在传播方式的简单快捷,目前呈现给我们的创作情况确实是良莠不分、水平差错,尤其有大量业余作者的积极参与,其图像未能如专业画家那般精彩,但尽管如此,我看到的却是在疫情面前广大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的“心声”表达,水平如何不重要,我分明看到的是由丹青凝结的抗疫力量。当然,对于专业美术创作者的主题性创作,我们还要更多的沉淀与积累,还要更多的思考,需要作者置身于宏大的时代思想气象中,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分析疫情、时代和人性。就我本人而言,我的这几则日记显然不是经过充分营构的图式,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大制作”,我也不是为了发表而创作,我曾经这样说:“纪录是为了铭记,为了不忘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最美女护士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最美女医生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恢复生产 34.5cmX24.3cm 2020年

在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各文艺创作者们,即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也应成为它的记录者,用各自方式,发出呼声,我想这是文艺的应有之义。在抗疫的深刻主题中,看人性、看社会、看世界,也是看待我们自己,以理性和人性为砖瓦,在观察和反思中寻找触及心灵的根源以及疫情过后的理想生活希望。

徐惠泉 2020年3月2日晩记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大清扫——消毒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 《抗疫日记》系列——春风不远 依然坚守 34.5cmX24.3cm 2020年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徐惠泉,1961年生于苏州。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