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古犹太教的由来及亚伯拉罕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人同源,信仰犹太教。要说犹太教的由来必须介绍古犹太教及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

根据圣经的记载,亚伯拉罕是挪亚(拯救人类生命的那位)的后代。挪亚共有三个儿子,闪、含、雅弗,亚伯拉罕是闪的子孙。亚伯拉罕的父亲是塔拉,塔拉生了三个儿子,亚伯兰、拿鹤、哈兰。亚伯兰就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为希伯来人,出生于巴比伦的吾珥,原来的名字叫亚伯兰 (Abram)意为高贵的父亲,后来依上帝之命而改名叫亚伯拉罕,而其原意则为多国之父。亚伯兰是个大奴隶主, 富甲一方,拥有大批的牲畜财物,具领袖才干。

一、出走故土

亚伯拉罕的家乡在吾珥,那里环境优美、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绝对称得上“宜居城市”。然而,在上帝的眼里,这座城市并不漂亮,因为那里偶像林立、罪恶丛生。因此,上帝吩咐亚伯拉罕离开那里:“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听到这个呼召时,亚伯拉罕没有抗拒,也没有迟延,毅然决然地“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就这样,已是75岁高龄的亚伯兰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踏上征途。这就是信心!亚伯拉罕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大的信心,不是因为他不眷恋家乡,而是因为他太渴慕上帝,他“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二、出入埃及

亚伯拉罕离开吾珥,直奔迦南,显出了他对上帝的顺服;一路筑坛献祭,“求告耶和华的名”(参创12∶7-8),显出了他对上帝的信靠。然而,亚伯拉罕的虔诚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给他带来一帆风顺的生活,正当他“渐渐迁往南地去”的时候,遇到“那地遭遇饥荒”。 “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即亚伯拉罕)就下埃及去。”亚伯拉罕时代的埃及非常富裕,是举世闻名的“粮仓”,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上盛产小麦,不仅满足本国需要,也通过航运销往邻国。亚伯拉罕显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选择“下埃及去”,以求继续享受安逸的生活。

三、称妻为妹

在进入埃及之前,亚伯兰做了一件奇怪的举动,他对自己的妻子莎莱商量,要把莎莱称为自己的妹妹,理由是莎莱长的漂亮,万一埃及人看上了莎莱,会为了抢夺莎莱杀掉他,而称呼莎莱为妹妹的话,埃及人就会好好招待他。果然到了埃及,法老就娶了莎莱,还赏赐给亚伯兰很多财物。然而,法老因为娶了别人的妻子而受到诅咒,他的后妃都得了不孕症,这才醒悟到莎莱是亚伯兰的妻子,于是把莎莱还给亚伯兰,将他们赶出了埃及。

四、礼让罗得

离开埃及回到迦南之后,亚伯拉罕和侄子罗得都逐渐富裕起来。“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于是,“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亲人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作为长辈的亚伯拉罕必须在利益与亲情之间做出选择。面对这一次选择,亚伯拉罕显出了长者的风范——选择了亲情,放弃了利益:“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对于如此优越的环境,罗得没有丝毫抵抗力,为了个人利益,他“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与罗得相比,突显出亚伯拉罕的宽宏大量、高风亮节。

五、娶“妾”生子

离故地时,上帝赐给亚伯拉罕一个许诺“我必叫你成为大国”。当时的亚伯拉罕还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然而,亚伯拉罕却凭着他对上帝的信心坚信这个应许。整整10年之后,他们还是没有孩子,当年75岁的亚伯拉罕已经85岁。这个时候,亚伯拉罕的妻子莎莱心生一计,对亚伯兰说:“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亚伯兰听从了莎莱的话。于是亚伯兰的妻子莎莱将使女埃及人夏甲给了丈夫为妾。娶夏甲后,亚伯拉罕终于有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为以实玛利。但当神让莎莱奇迹般的生下以撒之后,可能因为继承权的缘故,妻妾矛盾无法调和。也许是为了民族纯洁的需要,亚伯拉罕将外族妻子夏甲与他幼小的儿子送到了他原来老家的东边,现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附近。他为这对可怜的母子留下一袋干粮和一皮囊饮用水之后便回了迦南。而当时幼小的以实玛利在遗弃之地用脚蹬出的救命的清泉,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麦加圣泉“扎姆泉”来历的传说。而以实玛利就是阿拉伯人的先祖,夏甲则是亚伯拉罕的平妻,不是妾。

六、献子祭祀

亚伯拉罕100岁时,上帝应许的儿子以撒终于到来。以撒出生后,亚伯拉罕一直沉浸在老来得子的喜悦之中。但有一天,他接到上帝突如其来的命令:“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对于年迈的亚伯拉罕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对于上帝的命令,亚伯拉罕没有激烈反对,也没有消极对抗,“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他们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继而“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千钧一发之际,上帝制止了亚伯拉罕的行动,然后对他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亚伯拉罕到一百七十五岁寿终,与先他而死的妻子莎莱同埋于麦比拉洞,由他三个妻妾所生后代,分三支繁衍开来,人数众多,其中嫡系的那一支,再繁衍出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因此他是希伯来民族的祖先,而在信仰上,他对上帝的信心,不仅被犹太人所敬仰,也被后世基督教徒奉为信仰的楷模。其所在的族群按照先后划分为古犹太教,信仰上帝,当时还没有形成教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