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信託週報第22期

“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一週行業資訊

“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1、3月6日,北大科技園018年第一期資產支持票據優先級回售違約。發起機構未能按期足額支付回售資金,且差額補足義務人北大方正集團及北大資源集團亦未履行義務,涉及違約金額本息合計16.81億元。

2、2020年2月共有46個房企發行國內信用債,合計發行規模約為400億人民幣,同比翻倍增長,用於借新還舊的超短期融資債券數量達到11只。債務到期潮下,房企還款壓力加劇。

3、1月份基建信託發力,從佔比來看,基礎產業類信託在發行端佔比32.38%,排名第一,成立端佔比30.51%,同樣排在首位。

4、3月7日,海南省對外宣佈,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海南省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實行現房銷售制度的省份,此舉主要是為了防止爛尾樓和炒房,因為海南房地產業曾在90年代因為炒房過度而崩盤過,還連帶一家銀行破產。

5、3月9日,方正證券發佈風險事項公告,稱其認購的一筆2.3億元的信託資金被受託人中信信託用於向方正集團發放貸款,方正集團又將收到的信託貸款用於代其旗下企業償還前期對中信信託的部分債務。由於方正證券母公司方正集團目前剛好處在債務危機與破產重整旋渦中,過往又有無數案例證明子公司為母公司輸血不是新鮮事,就像上週週報寫的海航旗下公司為海航違規輸血一樣,那麼方正證券究竟是“無辜”被害還是違規輸血?我們後面持續關注。

案例分析

“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眼下正在上演基建熱,各地紛紛公佈基建投資計劃。基建作為信託傳統投向領域,在”房住不炒“及房地產融資絲毫沒有放鬆的前提下,它接下來依然會是各大信託公司的主旋律投向。

說起基建,就不得不說政信,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傳統基建信託很多都以政府信用作為背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政信”,因為過去很多地方國企都充當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角色。但是在當下,融資平臺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基建信託也不再是政信的代名詞,閉眼買都會有地方兜底的情況一去不復返。

“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1、哪些地方會借信託?

今年全國因為疫情原因財政都比較吃緊,需要融資是肯定的。但是融資渠道比較多,一般首選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在貸款和債券幾乎用滿的情況下,才會去借信託因為信託融資成本最高,這也註定了凡是借信託的地方資金狀況肯定不是特別理想。

比如我們從來沒見到過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在信託市場融資,一方面是因為基建項目的核心是城鎮化,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本身城鎮化程度已經足夠高,不再需要搞大規模基建,另一方面是因為北京上海本身經濟發達財政實力雄厚,無需借信託高息資金。因此借信託的主體一般都是中小城市,過去在信託市場比較活躍的地方有江蘇、湖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級別上到地級市、下到區縣都有。

2、政信項目為何風險高低各不同?

政信項目違約已不是新鮮事了,最近的案例就是青海省投,這還是省級融資平臺。貴州多地債務也曾發生過違約。同是政信項目,為何有的違約而有的沒有?縱觀這些發生過違約的地方,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是經濟發展較落後地區,這也就是說政信項目的兌付根本在於地方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強違約可能性就低,經濟落後違約可能性就高。

江蘇的債務規模近年來突飛猛進,我們看到了這其中的風險,但是它還未發生過違約,其根本也在於其本身經濟發展基礎好。當然江蘇各個地方情況也都不一樣,有個別地方經濟發展滯後且債務率奇高,比如鎮江,是一定要遠離的。

3、還款資金從哪裡來?

看過基建信託項目盡調報告的人都知道,財務報表都是不能看的,一般都是收入少、負債高、流動性又差,可偏偏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們的融資規模還能不斷增加。如果是民營公司,肯定沒有人理會。但是政信的關鍵在於,正是因為捆綁了政府信用,它們才能源源不斷獲得融資,哪怕舊債到期還不上,再重新借一筆新債就是,於是債務越滾越多。

所以,還款資金從哪裡來,我們已不能用傳統的財務學上的認知來判斷了,因為大部分都是從借新還舊中來。也有很多時候是通過相關地方政府協調撥款。但是,地方融資平臺在慢慢轉型,“去政信化”是一個大趨勢,也就是說市場化後的公司,自己的債務要自己解決,地方是不會管的,如果這樣那很多公司還款就非常困難了。所以現在再買基建信託,一定識別是否是真的“政信“。

投資建議

如何識別真假政信?

過去政企混為一談的時候,我們其實很難判斷一家國企的負債到底是自用還是代政府融資。即使到如今階段,地方也不會直白告訴你哪家公司是融資平臺公司。一家公司到底是普通國企還是平臺公司,往往需要自己總結判斷。

1)看股權結構

有些公司是地方國資委或財政局純獨資公司,而有些公司國資委或財政局只是以大股東形式參股,這種情況下,肯定是純獨資的公司與地方關係更緊密,這種是融資平臺的可能性更大,是親兒子還是乾兒子從股權結構可窺見一斑。

2)看主營業務

政信類基建項目公司主營業務一般都是土地開發、代建等,這類業務收入應該佔主營業務收入的大部分。比如下表是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分類,可以看到代建就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大基建”下的基建信託怎麼買?

3)看融資平臺名單

看相關公司是否在融資平臺名單裡是目前最直接的方法了。隨著融資平臺轉型,名單上的公司數量會逐漸減少。但是過去長久地混合借貸導致當下政企要完全分離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因為如果要求一家公司去政信化,那麼地方首先就應該將屬於自己的債務先清償完畢,但是債務清償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在目前這個過渡階段,一刀切立馬劃分清楚是不可能的事情,融資平臺名單在當下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在名單內,就意味著地方會兜底,投資者心理會踏實很多,但是並不是說只要是政信就一定不會違約,只是說即使違約了,在相關部門協調解決下,最終成為壞賬的可能性比較低。

在當今去政信化狀態下,基建信託會越來越多,但是真政信可能會越來越少。挑選好的基建政信產品,還是要從地方經濟實力、公司信用狀況、是否在名單內在綜合考量。我們的新書《AK信託實戰手冊》已出版即將開始預售,這本書是一本針對信託投資的實戰指導用書,裡面就非常詳細地論述了當下各地政信業務狀況及投資挑選標準,有需要的投資者朋友可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