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利率創紀錄持續低位,流動性寬鬆或最少持續至4月

隔夜資金利率持續低於2%、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一直倒掛、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創下歷史新低......近期,資金面的寬鬆在市場上有著直觀印證。更有觀點直呼,自2月3日以來,本輪資金利率低位持續時間之長,創造了2018年下半年貨幣政策轉松以來的新紀錄。

與此同時,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也停擺了18個工作日。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資金面的寬鬆主要是受前期流動性投放、節後資金迴流銀行體系、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疫情之下信貸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

而關於未來資金面是否還會維持這一態勢,有觀點稱,考慮到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主要經濟體央行降息預期加強,全球負利率有加深跡象,中國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相對寬鬆,不過或在4月迎來階段性波動,這是由於4月是傳統繳稅大月,再加上2000億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流動性存在邊際收斂壓力。不過全年來看,利率中樞仍將下移。在此環境下,不少人士建議,債券市場中,可從期限和信用方面找收益,即佈局長期限債券和高等級信用債。

資金利率低位運行

“近來,流動性是比較寬鬆的,雖然這兩天資金加權利率有所上行,但還是挺松,金融機構都能借到錢,說明錢是充裕的。”某大行金融市場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這種寬鬆態勢自年後開市以來一直在持續,除了開市首日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外,而後的一個多月資金利率連連下行,短端利率下行更為明顯。截至3月12日,DR001(銀行間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加權平均利率連續24個交易日位於2%以下,最低值為1.22%。截至當日下午收盤,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2.1598%,DR001加權平均利率報1.6594%。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貨幣政策轉松以來,隔夜利率持續20個交易日以上保持在2%以下僅出現過一次,即2019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爆發時,市場流動性分層加劇,銀行間資金淤積情況嚴重,隔夜利率連續21個交易日位於2%以下。

资金利率创纪录持续低位,流动性宽松或最少持续至4月

更能反映市場流動性的DR007也持續走低,步入3月,DR007加權平均利率連續多日低於2%,在1.9%上下波動,明顯低於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2.40%,與政策利率倒掛。另外,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幅下行,1月、3月、6月等期限品種發行利率已創下歷史新低。

前述交易員對記者稱,造成資金面寬鬆的直接原因在於前期流動性投放的充裕。Wind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淨回籠1170億元,同時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總的流動性投放約6830億元,稍高於2019年同期。據悉,2019年前兩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流動性淨回籠1.1萬億元,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淨投放4000億元。

“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加上延期開市,央行為了對沖市場波動,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政策工具提供流動性,推動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降低資金成本。”上述交易員說。

另外,王一峰分析,春節後現金迴流銀行體系、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等對資金面的寬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春節過後,現金會通常逐步迴流至銀行體系(初步預計規模約1萬億元左右),進而推高銀行備付金水平,造成資金面的寬鬆格局。近期隨著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現金迴流速度進一步提速。”他稱。

同時,銀行業信貸投放節奏的變化也助推了市場流動性的充裕。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月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銀行信貸投放變化較大,企業和個人信貸需求偏弱,特別是個人信貸下滑明顯,使得部分資金淤積於銀行間市場。

日前公佈的2月金融數據顯示,2月居民中長貸僅錄得371億元,是2012年3月以來的單月最低值;新增企業中長貸4157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970億,弱於季節性。

资金利率创纪录持续低位,流动性宽松或最少持续至4月

流動性寬鬆將持續多久

資金利率接連多日的低位運行,也引發了市場關於資金面是否將持續寬鬆的討論。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大概率仍將會持續,因為貨幣政策趨向寬鬆,而且日前召開的國常會也提到了普惠定向降準,從期限上看,我認為今年上半年流動性都不會趨緊。”

東吳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勇也對記者稱,預判貨幣政策維持寬鬆狀態,這主要是考慮到,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主要經濟體央行降息預期加強,全球負利率有加深跡象,因此後期央行有降息的可能,不僅是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也有調整的可能。

至於持續的時間,李勇表示,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是疫情的發展(目前看基本得到控制,4月底是一個時間點),二是財政發力的大月可能會對資金面產生影響(預計在二季度),因此,目前看資金充裕應當會持續到4月份,二季度會有一定收緊,整體而言,全年都將處於相對寬鬆狀態。

還需注意的是,如果資金面保持寬鬆,那麼資金利率將持續下移,進一步與政策利率形成倒掛,這種長時間的倒掛是否可行?“這相當於銀行以高利率從央行借錢,然後再以低利率融出,實際上是賠本的買賣,在市場條件下難以持續。”有分析稱。

對此,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逆回購並不是超儲的唯一來源,降準、財政支出、現金回籠、外匯流入都可造成銀行體系資金增加,而且成本也比較低。

孫彬彬還認為,未來資金利率並不一定非要回到政策利率上方,當前經濟金融結構導致的信用投放不足,市場利率低於政策利率可能會成為常態。同時,2019年以來央行珍惜貨幣政策空間,以及希望商業銀行讓利支持實體經濟,也導致政策利率調整節奏偏慢,主要還需判斷央行未來會如何行動。

而近日央行曾明確引導市場利率和LPR下行,且多次提到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問題,基於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利率還會有進一步的下調,同時,市場利率也預計進一步下行。“預計政策利率下調的空間,至少有20bp,當然可能是分步實施,下一次調降政策利率時點預計是在3月,至少10bp。”孫彬彬提到。

明明還稱,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有望在本週週末前後推出,對股份制銀行降準力度將額外增加。降準之外,考慮到對沖疫情的需求和中美利差空間,比較合適的降息時點已經到來。MLF降息或將在3月16日落地,預計下調5~10bp以引導20日的LPR繼續下行。

債市收益哪裡找

伴隨著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債券市場收益率也逐步向下。3月9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錄得2.53%,一度創下2003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另外,近期受海外疫情擴散、美聯儲降息等利多因素影響,海外機構大幅增持國債推升了短期國債利率的進一步下行。不少投資者關心的是,債市收益率是否有進一步下行空間?且在低利率環境下,應該從哪裡找收益?

李勇告訴第一財經,“我們認為收益率後期仍有下行空間。”一方面,基本面對債市有利,即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正逐漸顯現,2月陸續公佈的數據,如PMI、出口、進口、信貸、社融以及PPI等均有所下行;另一方面,美聯儲降息後,央行貨幣政策空間打開,目前流動性處於寬鬆狀態。

再者,單就債券市場而言,目前國內期限利差達72bp(1年期國債和10年期國債期限利差),處於相對高位,預計後期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雙發力下,短端收益率將保持在低位水平波動,而隨著利差逐漸收窄,長端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的空間。

同時,中美利差目前達185bp,遠高於舒適區間的60~80bp,市場普遍的觀點是,結合美聯儲政策以及疫情導致的避險情緒加深,美債後期預計將保持一段時間的低位波動,如果中美利差逐漸恢復至舒適區間,那麼國債的長端收益率也有回落的可能。

李勇表示,從策略上來看,當前仍看好長期債券,建議近期可以適當拉大久期,但須關注政策的力度,其中二季度債市恐有一定的波動,此外,在經歷2018、2019年債券大量違約以及疫情的負面影響之後,預計信用債後期將有一定的機會,不過仍需重點關注信用違約風險的問題。

西南證券的研報也建議,可投資高收益信用債。至於如何選擇個券,西南證券稱,一是找到有信用溢價的行業或主體,適當下沉,尋找基本面改善和有利差空間的投資機會;二是承擔一部分流動性溢價,同主體債券選擇私募債、久期拉長。比如,城投債方面,當前城投債AA+及以上品種利差已處於歷史低位,進一步下探可能性不大,疊加疫情對經濟基本面的衝擊,城投板塊作為逆週期品種,後續將明顯受益,宜在AA級品種上進行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