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一天狂賣1200億,全民瘋搶的爆款基金,到底便宜了誰?

創紀錄!一天狂賣1200億,全民瘋搶的爆款基金,到底便宜了誰?

疫情圍城、央行降息,鼠年一開始就不太平。但這絲毫不影響基金的火爆。從去年底開始,爆款基金一個接著一個。一天賣100億?那都不算事兒。1月最火的廣發科技先鋒,一天大賣900億!

而今天,大名鼎鼎的睿遠基金旗下第二隻基金——睿遠均衡價值三年,半天爆買400億!全天竟賣了1200億!

它的大哥你也認識,睿遠成長價值,在去年創下了一天吸金700億的奇觀。

但有一點不一樣,睿遠均衡價值三年,名字上寫著了,持有期限必須三年。也就是買它要做好三年不動的準備。照理說這類基金募集會相對慢些,結果人家15分鐘就售罄了。只能說,有錢人真多啊~

接下來,還有一堆潛在爆款基金等著發售,是不是有點打新股的感覺?

創紀錄!一天狂賣1200億,全民瘋搶的爆款基金,到底便宜了誰?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今年來,這爆款基金這比例也太高了!春節後不到1個月時間,權益類的“日光基”數量,已經超過6只。以往基金一天售罄、比例配售,這種是大牛市才配有的排面。

現在是大牛市嗎?最多算結構性牛市,而且疫情的陰影也還沒散去。憑啥還能出那麼多爆款基金?

你說市場表現吧,肯定相關——結構性行情熱點集中,板塊火熱帶動了相關基金的熱度。你說投資理念變化吧,也有道理。過去十年來權益類基金的表現確實強於股票,股民與其和莊家拼刺刀,不如買點基金,省時省力。

但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不足以解釋為啥爆款基金批量出現。最核心的原因,可能還是市場營銷,甚至是過度營銷。

先看新基金這邊——限額髮售、飢餓營銷,都已經成標配了。本來是基金用來控制規模,保障業績的手段,現在竟然成了銷售的噱頭。

渠道方面——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平臺(XX財富、XX基金)瘋狂推廣,全員上陣。再加上媒體的宣傳造勢,線上申購的便利,都給爆款基金誕生提供了絕佳土壤。

但這也有弊端。規模越大的基金,其實越難操控,船大難掉頭。再加上各種風格的投資者扎堆。本身收益就不及中等規模的基金。像這兩年來,多數爆款基金的表現,也就行業平均水平,算不上優異。

而且,就算是相同的基金經理,“爆款”新基金的收益率,普遍不及存續期的老基金。

創紀錄!一天狂賣1200億,全民瘋搶的爆款基金,到底便宜了誰?

另外,基金銷售在宣傳時,往往過分強調收益排名,或者基金經理多牛。但卻不會告訴你,去年大賺的基金,不等於第二年一定賺。哪怕連續三年大賺的基金,都不能保證。

創紀錄!一天狂賣1200億,全民瘋搶的爆款基金,到底便宜了誰?

為什麼?因為市場是變化的,去年成功的模式,今年可不一定管用。很多基金經理,旗下管理的新老基金,持倉類型高度重疊。賭對了應有盡有,賭錯了前功盡棄。

最後,還得說一說那些賣基金銷售機構。現在的基金銷售為啥那麼積極推新基金,因為他們要靠基民的申購、贖回費用賺錢啊。

很多人買基金,往往要扣兩筆錢,申購贖回費和管理費。大體上申贖費是給銷售渠道的,管理費是給基金公司的。當然實際操作起來,還會有更多利益分成,我們今天只說申贖費用。

在不打折的情況下,申購費率一般在1.2%,只有客戶換手,他們才能賺更多。所以基金銷售就會不停地給用戶推產品,講新故事。

最後就變成了,基金公司靠新基金積累規模,渠道靠新產品盈利續命。一些投資風格穩健的老基金被邊緣化,很難被基民正確選擇。

都說股民是韭菜,基民何嘗不是呢?

基金業誕生二十年來,整體利潤高達2萬億,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超過10%,但基民卻仍在“牛市追漲、熊市殺跌”,沒有享受到基金投資帶來的穩定收益。指望銷售機構指導配置?更不可能,既然推新基金這麼賺,他們幹嘛和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呢。

到這裡也就清楚了,大肆宣傳的爆款新基金,到底符合誰的利益。

所以再次提醒下大家:選基金不要迷信規模和排名。而是先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是激進型還是風險控制型;然後分析基金經理的持倉風格,適不適合你的投資需求。擇時買入,長期持有,才是投資基金的正確方式。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海豚股票的“選股”功能實戰性超強哦!包含神奇、趨勢指標選股,下載並登錄後贈送一個月指標權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