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演出業停擺,《紐約時報》給上海交響樂團點了贊

3月4日,《紐約時報》古典音樂版塊的資深記者庫珀和該報駐英記者馬歇爾聯署發表文章,以上海交響樂團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推出的系列線上視頻為關鍵案例,分析了疫情爆發對世界各地演出行業的影響。

受新冠疫情影響,演出行業基本停擺了,上海交響樂團是最早行動嘗試“轉型”的演出團體之一。1月27日,上交的開啟“雲劇院”,提供免費在線音樂演出服務。

隨著疫情發展和觀眾需求的變化,上交的活動策劃也在不斷變化,從微信公眾號上靜態的“自我隔離音樂包”“首席教你學樂器”“週末線上音樂會”,到抖音上動態的演奏家個人直播,再到演奏家戴著口罩演出的“在線場”系列直播音樂會,上交提供的都是古典音樂乾貨。

上交的這些動作,引起了《紐約時報》的關注。

當地時間3月4日,《紐約時報》古典音樂版塊的資深記者邁克爾·庫珀和該報駐英國站記者艾利克斯·馬歇爾,聯合撰寫了一篇題為《當演出必須繼續,哪怕疫情當前》的文章,文中以上交近期推出的線上系列視頻為關鍵案例,分析了疫情爆發對世界各地演出行業的影響。

全球演出业停摆,《纽约时报》给上海交响乐团点了赞

《紐約時報》的報道標題和導語

看到上交在海外社交媒體發佈的視頻後,邁克爾·庫珀驚訝於這支上海樂團在疫情爆發後的迅速反應和呈現內容之廣博,主動聯繫上海交響樂團,試圖深入瞭解這背後的細節。在多方採訪後他還採集了疫情爆發後上交官微發佈的所有內容,作進一步分析。

全球演出业停摆,《纽约时报》给上海交响乐团点了赞

文章中關於上海交響樂團的部分。

“疫情的爆發,使得上交不得不取消了2月、3月全部的音樂會,樂團的音樂家們只能待在家裡工作。所以,樂團開始在官方微信推出‘首席大師課’,樂團的音樂家們在輕鬆的視頻中,展示瞭如何在家練習演奏樂器,他們還設計了‘音樂隔離包’,幫助禁足在家的人們‘對抗無聊’。”“首席教你學樂器”和“線上音樂隔離包”被《紐約時報》視為“藝術家和演出團體嘗試適應困境”的優秀樣本,圖文並茂地介紹給了世界各地的讀者。

《紐約時報》的關注點是什麼?

一個遠在中國的古典樂團,為什麼會獲得《紐約時報》的關注?

“新冠疫情出來後,文藝活動都停滯了,他們一直在關注中國怎麼做,看到上交在停滯期依然把最好的音樂資源分享給觀眾,他們覺得特別好。”上交團長周平說道。

“其中,《紐約時報》覺得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首席教你學樂器’。在國外,首席上課非常非常昂貴,這個時候我們能有這麼多首席免費地、持續地給觀眾上課,他們覺得特別難得。”

其實,上交很早就有了線上教學的想法,新冠疫情的爆發,成了“助推器”,讓他們迅速把這項工作提上了議程。

“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竭盡全力的幫助人們,所以我們也在思考:作為音樂家我們能做什麼。”樂團長號首席郝傑在接受《紐約時報》電話採訪時說,“因為大家都得待在家中很長時間,我們就想到了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年輕人,幫助那些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如何演奏樂器。”

“隨著音樂家適應了困境,他們也在學習沒有現場觀眾甚至有時不能置身劇場時如何進行表演。”《紐約時報》的稿子寫道,疫情給極度倚仗舞臺現場的音樂表演帶來了巨大挑戰,然而演出必須繼續。

“在音樂會無法舉行的情況下,音樂家能為公眾做些什麼,我們有很多討論。大家集中想到的就是廣大的琴童,而對他們幫助最大的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可謂是練琴的‘金鑰匙’,非常重要,我也一直在尋找有意義有價值的平臺來分享我的經驗,所以這次授課計劃出來後,我很快完成了錄製,希望能盡點綿薄之力。”作為其中一位授課的首席,大提琴首席黃北星如此說道。

授課時,長號首席郝傑也將國人學習長號時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一糾正點撥,“目前國內長號的基礎教育存在很多短板,許多參加音樂學院考試的學生基本功也都有問題,比如呼吸不對,嘴唇工作狀態不對,高音上不去,都因為基本功不紮實,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仔細說一說。”

全球演出业停摆,《纽约时报》给上海交响乐团点了赞

“首席教你學樂器”海報,掃二維碼可看教學視頻。

“不浮誇、不跟風,服務社會”

2月5日,上海市政府宣佈所有學校2月底前不開學,2月5日晚上,上交就上線了“首席教你學樂器”的短視頻課程,讓琴童停課不停學,也讓那些對學樂器有想法但還沒開始學的人群,對各類樂器的基本知識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第一階段,“首席教你學樂器”總共推出了13期,大提琴、長號、雙簧管、小提琴、長笛、單簧管、打擊樂……一期一期做下來,觀眾的整體反饋特別好。

目前,“首席教你學樂器”進展到第二階段,從3月7日到3月31日,大管、豎琴、低音提琴、圓號、中提琴等樂器的首席教學,陸續在製作中。

全球演出业停摆,《纽约时报》给上海交响乐团点了赞

第二階段的課程表

“首席教你學樂器”系列視頻推出後,還得到了不少中小學的關注,有些學校甚至把“首席教你學樂器”列為學生的課後作業,要求學生去關注上交,欣賞和觀摩這個視頻系列,初步認識和了解不同樂器的名稱、演奏方法、音色。

“正因為我們很早就開始準備,我們才能迅速推出‘首席教你學樂器’。”周平說,“我們最關心的是,真正為社會上的人做些什麼,而不是浮誇、跟風,僅僅點個到而已。”

“《紐約時報》作為國際知名媒體,看到這些行動後比較感動,就報道了中國文藝界在做的事,稿子出來後也在海外演藝圈引起關注,很多歐洲的經紀公司、藝術家都來向我們表示祝賀。”周平說。

“作為音樂從業者,我們無法去救死扶傷,但我們可以用音樂的力量撫慰傷痛,鼓舞人們重拾勇氣和信心。”上交音樂總監餘隆說。

附:《紐約時報》原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