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本是“七大”,康熙禁了一本无可厚非,另外两本就委屈了

中国的四大名著,通过影视作品或者书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所了解。而今的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作为影视剧的题材被一次又一次翻拍成电视剧,也正是这些一次次的翻拍,使四大名著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名著队列可不仅仅只有四部,在历史中,最初名著队列中是有七部的,那么问题来了,曾经的七部为何到现在成为了“水三西红”这四部名著了呢?其余的三部名著是什么?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这三部名著的故事。

四大名著本是“七大”,康熙禁了一本无可厚非,另外两本就委屈了

最早文学小说被评名著是在明朝,当时是冯梦龙将同为小说文学的四部巨著列为“四大奇书”,其中就有现在“水三西红”中的“水三西”,而当时“红”尚未面世。。

然而不幸的是《金瓶梅》并非是能够雅俗共赏的著作,在此书中的种种情景与当时的社会习俗相背离,所以到了清代时这本位列“四大”的奇书就被康熙列入禁书范畴。因此七大著作中的一个就被康熙帝列为禁书。《金瓶梅》被禁止后,取其而代之的就是《红楼梦》。也就是说《红楼梦》出现后,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

四大名著本是“七大”,康熙禁了一本无可厚非,另外两本就委屈了

另外两个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人们对这两部著作也是不陌生的。到了清朝末年时期,就有了六大名著的概念,只不过在当时人们对此不重视。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人们对六大名著就变得更加忽略了。清末时期就出现了六大名著的概念,也就是“水三西红聊儒”。

四大名著本是“七大”,康熙禁了一本无可厚非,另外两本就委屈了

众多的明清小说中,除去前面提到的四大,其文学性、可读性、流传性最强的,就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这时候就出现了六大名著的概念。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开始整合古代的文学作品。

在这时候,出版社率先推出了四大名著的概念,为的就是看看市场如何反应。万万想不到,人们对四大名著是情有独钟的,但是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却没有什么兴趣,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四大名著。也就是现如今人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