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嗯,今天講一個離我家很近的景點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五臺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

五臺山原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曾建有紫府廟,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涼傳》捲上,引《仙經》雲:五臺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其《傳》捲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後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 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巖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五臺山中的寺院

臺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選址建寺很重要。《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迦葉摩騰、竺法蘭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佛“舍利”,此外,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漢明帝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顯通寺的前身。從此五臺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大孚靈鷲寺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寺、中臺演教寺。也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裡禮拜,叫做朝臺。此時,五臺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唐代,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此時的五臺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這是五臺山在中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臺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展成為名山聖地的開始。

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家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五臺山寺院內部

文殊菩薩聖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臺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臺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隨著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合山僧尼達萬人之眾。寺院的興旺發展引起對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負面影響,唐武宗遂於會昌五年(854年)下詔廢佛,命令拆毀寺廟,勒令僧尼還俗。綜計中國拆毀大小寺廟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僧尼還俗二十六萬餘人,收回土地數千萬頃。五臺山亦不例外,僧侶散盡,寺廟被毀,史稱“會昌滅佛”。唐宣宗即位,又再興佛教。政府規定五臺山的僧數仍達“五千僧”。實際上,加上私度和遊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縱觀歷代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以唐代為最多。寺廟林立,僧侶若雲,這也是唐代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標誌。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唐代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個標誌,是外國佛教徒對五臺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榮,國勢強盛,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五臺山還受到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臺山和到五臺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傳說這四座山分別是佛教中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淵源,同時它們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五一前夕特別講堂,旅遊景點歷史之五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