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關於留學生的問題,國內一直是爭議不斷。隨著來華留學生的不斷增多,也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暴露了出來,留學生好像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並非很好,當然這是一些留學生的錯誤做法造成的印象,但關於留學生的問題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中國留學生的歷史應該是十分遙遠的。如果將學習傳播文化知識的人當做留學生的話,應該能追溯到漢朝時期。而到了唐朝時期,當時的中國正是一片繁華盛世,讓世界仰望。不少國家的人來中國學習交流,派遣自己的遣唐使學習唐朝的制度文化。而到了晚清時期,清政府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之後,也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這些遠渡重洋的學生們在之後的中國政治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見留學生雖然是隻是一些學習文化的人,但從這種現象之上我們能夠看到一種定律就是向強者學習,也足以證明中國國籍影響力的增強。此前很長一段時期,人們以留英、留美為榮,因為他們是大國強國,但是當中國正式崛起之後,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魅力,認為中國有可借鑑之處。我們可以認為留學生的增多是中國文化吸引力增強的表現。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但好像留學生也往往會衍生出來一些問題。很多時候,大學會將留學生數量的多少作為評價一所學校實力的標準,所以他們會盡可能的招收一些留學生提升自己的學校排名,但留學生們的素質如何,卻未加考究。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就是一件很好的證明,為了讓這些留學生有好的環境,不惜損失一些基本的尊嚴。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而最讓國內抱怨的應該就是留學生的待遇問題。就小編自身畢業的學校來看,普通學生住著70年代的老樓,宿舍的門還是那種老式的木門,宿舍環境更不用說了,至於網上說的那種四人間也是後來的事情。而反觀留學生宿舍的話,不僅不限電,還各種設施齊全,油煙機、空調、冰箱等可謂是應有盡有,讓學校裡面的國內學生羨慕。很多人說他們交的學費也多,並且是來到異國他鄉,自然吃不慣當地的食物,他們也應該有這樣的待遇。那我們為何不考慮一下我們的留學生在國外受到的待遇呢?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而最近,北師大一名教授的話語引起了爭議,他說道:非洲留學生獎學金標準低,一年也就10萬。10萬塊錢對於國內不少家庭來說應該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不少家庭一年的收入都達不到10萬,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連基本的教育環境都保證不了。而這位教授的話語自然也有他的考量,畢竟這不可能空口之說。

有此言論的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胡必亮。他擁有北師大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等多個頭銜,同時還是教授、博導,曾在世界銀行工作,主攻經濟學,曾獲得孫治方經濟學獎。這樣的經歷讓我們相信他必然不是胡言,那他為何會有此說呢?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他曾在論壇上表示,中非經濟發展,民間交流也非常重要,吸引留學生來華留學是個很好的方法,這些留學生回國後成為政府官員、商界人士,對於中非之間經濟關係很有幫助。也就是說中國需要和非洲搞好關係,需要給這些來華留學生很好的待遇,尤其是要有金錢上的照顧,一年10萬的標準還是太低。而看一下國內學生的狀況,本科生最高獎學金一年八千,碩士生一年最高也才1.2萬,博士的話一年2萬,這也不是很低了。也許是教授們考慮的更多,這些東西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思考的。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料點說:中國自然會打開國門歡迎留學生的帶來,畢竟緊縮大門取得不了發展,只有在交流之中才會有進步。但是留學生們自身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政策給了優惠,自然就要珍惜機會,不要當就是混日子,在中國有錢拿,還有學位賺,這種思想一定要杜絕。留學不是玩鬧,要學會提升自己,珍惜好的機會,否則就要承擔一定的後果。此前不少大學清退留學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國內大學生也不要一味的對留學生進行排擠。我們要展現大國的姿態,我們能夠包容接納他們,正是因為我們繁榮富強,他們才會學習。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力,理解這些遠渡的留學生,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會有更好的未來。當然一些大學自身也需要做好度,不能過分偏頗,寒了一些學生的心。


北師大教授:非洲留學生一年10萬獎學金低了,他不瞭解國內啥情況


而那些正要出國留學或者將要學成歸國的國人,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身上的責任,身為中國人,當為中國建設服務。外國的空氣雖然新鮮,但哪有自己的故土舒服。也不要把留洋當做自己唯一的選擇,大國當有大國的姿態,中國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