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罕见的红山文化之《玉蝉》珍赏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山文化,发源于今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至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据文献记载,其最早发现于1921年,命名于1956年。近百年来,先后发现遗址近千处,可见其分布地域相对较广,今之内蒙古赤峰红山不过是首次发现地而已。

红山文化最直接而典型的符号象征,除了彩陶以外,便是其遗存下来的各种玉器。其时,红山人的玉雕工艺之平已经处于较高的阶段,主要工艺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玉蝉、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以及形态各异的人物与神像等等。

玉蝉,则是红山玉器中相对出现较多的器形类别,其以蝉为基本形,形态各异,大小不等,雕琢粗细有别,材质也呈差别,埋藏地域水土不同而至沁相也有别,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余不赘言,今日赏玉,再将愚帐中所藏一块很少见的红山玉蝉帐中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之,以飨藏好。

首先来看。本品头部左右两圆凸鼓起,是为双眼,背雕刻简约线条组合成鲜明头纹与蝉翅,故一眼可识其乃蝉之形态。其长约10.8厘米,重约179.11克,雕体厚实,就器形而言,当属红山玉蝉之大型矣。

续观其工,修长弧形,线条简练,刻划流畅,其中,背头部下方钻双孔,外宽内窄,典型红山玉器形制特征,手工痕迹亦是异常鲜明。其玉材质表明黑褐色,表面较为光滑,可识其乃河磨玉。其身包浆厚重,皮壳尤其老道紧实,面呈润泽之感,分布亦是自然。其中,可见麻点沁癍密布,老而真实,自然分布,是为河磨玉典型沁相之一,无需细表。

藉此,略作鉴赏,由此玉蝉之器形形制,材质沁相等判定,本品是为开门见山之红山玉器,无异无邪,难以置疑。就其体量而言,此件玉蝉,在红山玉蝉中,当属大器,亦是难得矣。

而就红山玉器而言,其文化绵延千年,玉器制作非一成不变,其工相对亦有粗率和精到之别,所谓标准器之工,更是一种误导乃至伪说,虽然近些年伪制不止,然亦是有迹可寻,在辨识过程中,唯有实物实证,甚至上手详察,方能定夺。一句话,天下鉴赏无神眼,只有敬畏之心,辩证之法矣。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红山玉蝉肥厚体,一鸣惊人不绝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