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戰爭人民必勝之六)子弟兵醫護: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驅疫魔

(人民戰爭人民必勝之六)子弟兵醫護: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驅疫魔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護士長為醫護人員添加一道安全門,洗消護士贏得“天使保潔員”讚譽,“湖北姑爺”溫暖患者,急重症醫學專家心細如髮……在火神山醫院一批醫護人員展現他們子弟兵風采。

(人民战争人民必胜之六)子弟兵医护: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驱疫魔

湖北姑爺 韓丙超

“湖北姑爺”讓病房溫暖起來

“我愛人是湖北天門人,我當然是湖北姑爺,我要告訴湖北的親人們,我來了!”

(人民战争人民必胜之六)子弟兵医护: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驱疫魔

(圖為韓丙超與患者溝通 金飛 攝)

“經聯勤保障部隊黨委研究決定,給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一病區副主任韓丙超榮記三等功一次……”

3月5日9時許,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一病區清潔區內,被同事和網友稱為“湖北姑爺”的韓丙超,從護士長趙豔麗手中接過立功獎章和證書。敬了個莊重的軍禮後,他轉身就開始穿戴防護服,鑽進“紅區”救治病人。

在一個多月的戰“疫”中,他多次奔赴武漢市數家醫院協調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轉院工作,並主動承擔起收治危重症患者任務,和戰友共同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

韓丙超愛人王莉和丈夫一樣,也是一名軍隊醫護工作者。因為妻子來自湖北天門,韓丙超便在防護服上寫上了“湖北姑爺”四個大字,也由此拉近了醫生與患者的距離,讓整個病房都溫暖起來。他笑稱:“我愛人是湖北天門人,我當然是湖北姑爺,我要告訴湖北的親人們,我來了!”

一次,患者李阿姨擔心自己的病無法治癒,便有了放棄治療的想法。那天,當她看到寫有“湖北姑爺”字樣的韓丙超出現眼前,心裡突然有了掛念,想起了自己的家人。發現李阿姨的變化後,韓丙超只要查完房,都會過來跟她拉會家常,很快平復了李阿姨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阿姨康復出院。

(據中國軍網 王均波 劉會賓)

洗消護士 吳昊

寬慰父母說“一點也不累”

“就跟以前一樣,就是照顧患者,一點都不累!”她忍著全身痠痛這樣告訴家人,說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人民战争人民必胜之六)子弟兵医护: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驱疫魔

(圖為吳昊(右)與同事比心為自己鼓勁 汪學潮 攝)

“阿姨,您別下床了,衛生間我去收拾!”“謝謝!謝謝!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房裡,洗消護士吳昊步履匆匆,像這樣與年老體弱患者的對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

吳昊負責清洗消毒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的首個病區。首次“突擊”,吳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紅了,但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必須按標準把整個病區打掃乾淨、消毒完畢。那一夜,她幾乎通宵達旦,直到首批患者住進病房,才鬆了一口氣。

一天晚上11點多,幾天沒給家打電話的吳昊,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問她在火神山醫院的情況。“就跟以前一樣,就是照顧患者,一點都不累!”她忍著全身痠痛這樣告訴家人,說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自主流了下來。

每天,吳昊都要進入汙染區打掃病房衛生,為每一個房間噴灑消毒劑、掃地、拖地、收拾垃圾,一個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整個病區收拾消毒完,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停歇。往往還沒有忙完,吳昊已是汗流浹背。

病房的患者看著吳昊每天去打掃房間、收拾衛生間,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稱讚她是“天使保潔員”。“小吳,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來做義工幫你分擔點兒,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說。 (據人民日報 鮮敢 汪學潮)

護士長 陳靜

緊盯防控措施到位 添加一道安全門

“你不能這樣!”“你這是錯誤的!”“這是危險的!”陳靜這幾句口頭語,被年輕的護士們學會了,模仿她的聲音互相用來開玩笑。

(人民战争人民必胜之六)子弟兵医护: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驱疫魔

(圖為陳靜在觀察液體流速,認真做好每個環節工作 中國軍網記者高輝 攝)

從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病毒回來,陳靜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驚心動魄。

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平靜的生活,陳靜再次衝到一線。這一次,她成為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

在火神山醫院,陳靜被護士們描述為“硬核護士長” “大管家”。

按照之前的工程設計,火神山重症病房的值班醫生可以從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汙染區處理醫囑。看完工程設計圖紙,陳靜結合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經驗,立馬提出必須修改流程,重症病房和半汙染區之間只能單向行進,不能折返。

這項建議得到了院感專家的一致肯定,為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添加了一道安全門。陳靜說,只要防控措施到位,“零感染”是可以做到的。

護士左添總是改不掉用手摸臉的習慣,就被陳靜嘮叨了一頓:“我今天已經看你摸3次臉了……”在病房裡,用手摸臉這樣平日裡再正常不過的動作,是極其危險的。

每天,陳靜都死死盯著重症監護室的人和事情。從穿防護服、隔離衣、戴護目鏡到穿鞋套、洗手,自身防護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都不敢大意。

“你不能這樣!”“你這是錯誤的!”“這是危險的!”陳靜這幾句口頭語,被年輕的護士們學會了,模仿她的聲音互相用來開玩笑。陳靜聽見了也覺得不像生活中的自己:“我平時好溫柔的,現在怎麼這麼兇?”(據新華社電 記者黎雲 賈啟龍 孫國強)

知名專家 李文放

不放過“救命”的每一個細節

“每一個細節都能救命。”李文放每天會穿著防護服巡查重症病房的角角落落。

(人民战争人民必胜之六)子弟兵医护:神兵天降,火神山上誓驱疫魔

(圖為李文放(右)與患者互相加油鼓勁 來源:中國軍網 馬嘉隆 王均波)

來武漢之前,李文放已經是知名的急重症醫學專家,在急診一線工作了30年。在火神山醫院,李文放被任命為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他的科室裡,男性患者平均年齡82歲,女性患者平均年齡80歲,幾乎每名患者都同時患有2到3種慢性疾病。

除了查房,53歲的李文放每天會穿著防護服巡查重症病房的角角落落。患者的生命體徵數據、病歷,各種診療設備的工作狀態,他都得過一遍。

一天上午,監護儀突然報警,李文放馬上跑了過去。氧飽和度探頭正確,氧源正確,氧氣管路通暢,檢查了一圈都正確。李文放想了想,打開患者的口罩,問題果然藏在口罩下——高流量通氣的通氣管一隻脫出在鼻孔之外,造成了患者氧飽和度下降。

重新為患者固定好通氣管、戴上口罩之後,李文放找來一張A4紙,用粗筆工工整整地寫下:“如果發現患者氧飽和度下降,請注意檢查通氣管是否在鼻腔內!”然後把這張紙貼在患者床頭。

“每一個細節都能救命。”李文放說。因為緊張和恐懼,重症監護室裡有個患者的氧飽和度一直不理想,李文放開了鎮痛藥物處方後,患者慢慢睡著了,氧飽和度也恢復正常。李文放又找來一張A4紙,還是用粗筆工工整整地寫下注意事項:“這個患者鎮痛藥物輸完,請繼續開醫囑,謝謝!”

(據新華社電 記者黎雲 賈啟龍)

本組稿件統籌:周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