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歐洲的利益碰撞:軍事帝國羅馬與商業強國迦太基的生死角逐


公元前3世紀,位於今北非突尼斯北部,臨突尼斯灣,當東西地中海要衝,腓尼基人,被希臘人稱為腓尼基人,是西部閃米特人的西北分支)在此建立殖民城邦,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首都迦太基城,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島大部以及科西嘉島、撒丁島和巴利阿里群島,壟斷西地中海海運貿易。

公元前三世紀七十年代,羅馬對外擴張,成為迦太基的勁敵,雙方為了在軍事、經濟領域勝過對方,拉開了長年的拉鋸戰,因為羅馬人稱迦太基為布匿人,期間發生了著名的三次布匿戰爭。

當時的迦太基以貿易為著稱,其海軍實力較為強盛,但是軍事強國羅馬為遏制住前者,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雙方在西西里島進行了一場生死之戰,也就是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果,迦太基輸掉這場戰爭,羅馬人控制了西西里島,迫使迦太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不但需要支付羅馬大量的戰爭賠款,還解除了常備軍力量以及曾經引以為豪的海軍。


戰爭的失敗,讓當時迦太基主帥卡巴爾蒙羞,他教育九歲大兒子漢尼拔要生生世世記住這個恥辱,在其心中種下復仇的種子,少年漢尼拔立志為迦太基一雪前恥,要羅馬人血債血還。這裡有個疑問,劇中專門描述漢尼拔屬於黑種人,但是一般網上資料他是白種人,因為古代迦南人屬於白種人,但是迦太基地處北非,是否受到地理、人文環境影響,有爭議。

公元前219年,羅馬帝國的觸角延伸至迦太基北邊邊境的城市薩貢託,並與薩貢託結盟,該城市防守嚴密。漢尼拔已經成長為優秀的軍事將領,20多年的等待和準備,他認為還擊羅馬的時機已經成熟。漢尼拔認為薩貢托出賣了迦太基,是羅馬帝國的有意挑釁,並提出模糊的國界線,軍隊就是國家的邊境,這個戰略思想在西方影響力非常的廣泛,連如今美國的國家戰略“境外戰爭”都是這種戰略思想的現代版。

由於羅馬帝國強盛一時,漢尼拔儘可能的組建周邊部族加入他的聯盟,為了使各族達成共識,提出了古代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理念,不對抗羅馬就會成為奴隸,對抗羅馬就會獲得自由。在漢尼拔的號召下,北非、伊比利亞、高盧、魯西塔尼亞等武裝部族聯合在一起,包括3.8萬人蠻族士兵、1.2萬人非洲騎兵、36只戰象,對抗羅馬入侵,第二次布匿戰爭拉開序幕。


漢尼拔為了避免主場作戰造成損失,將戰火引入羅馬境內,計劃長途跋涉2000多英里,進入羅馬腹地進行戰鬥。羅馬方面派遣西庇阿率領8.5萬名羅馬職業軍人攔截。漢尼拔聯軍出發了700多英里,就遇到了羅馬軍團。為了擺脫羅馬軍團的追擊,漢尼拔決定出險招,帶領大部隊翻越阿爾貝斯山脈進入羅馬境內。GIF動態圖,白色部分是阿爾卑斯山,此舉可謂古代歐洲的“長征”。

羅馬人認為阿爾卑斯山是保護羅馬的一道天然屏障,漢尼拔展現了與常人不同的膽略,帶領5萬聯軍從公元前218年10月開始翻山,要知道當時已經進入冬季,對於聯軍中的北非人根本無法想象。

在此次征程中,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造成損兵折將嚴重,經過長達7個月的翻越,漢尼拔先頭部隊終於撥雲見日,抵達意大利北部,但是聯軍大部分仍在山中行軍。

漢尼拔聯軍抵達意大利北部,開始招兵買馬、擴大聲望,由於羅馬帝國精銳部隊還在阿爾卑斯山西部,暫時無法回援,境內防守空虛,漢尼拔勇往直前、所向披靡,連續攻克提挈諾、特雷比亞、特瑞斯米糊等軍事重鎮,劍鋒直指羅馬首都。漢尼拔為了鼓舞士氣,決定進攻羅馬糧倉坎尼城,羅馬帝國則派執政官保盧斯與瓦羅二人統帥大軍抵禦,西庇阿也急速回援,雙方在此展開了著名的坎尼會戰。

公元前216年8月坎尼會戰,歷史上較早的以少勝多大規模戰役,漢尼拔聯軍5萬人對陣羅馬軍團8.5萬人,如何取勝漢尼拔制定了高超的戰術,先以步兵抵禦住羅馬軍團的正面交鋒,這裡要保證正面部隊不能潰散,負責前功盡棄;然後正面部隊側面展開迂迴至羅馬軍團兩翼;最後由騎兵從後側進行突襲包抄,實現對羅馬軍團的包圍。此戰,成為了一場對羅馬軍團的屠殺,羅馬軍團損失7萬人,漢尼拔損失6000人。


羅馬軍團在此戰中元氣大傷,元老院主動向漢尼拔求和,但是在西庇阿的強烈反對下,羅馬決定繼續與迦太基進行抗爭。接下來的15年中,雙方在意大利境內進行膠著戰,迦太基一直未踏進帝國首都。

羅馬帝國的軍人體現了職業素質,很快學到了敵人的戰術,公元前204年,羅馬名將、漢尼拔的老對手西庇阿率領大軍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漢尼拔從羅馬帝國境內撤軍回援。扎馬戰役極具諷刺的是,這次羅馬使用迦太基的圍剿戰術,打敗了迦太基聯軍。

見大勢已去,漢尼拔逃到了哈德魯梅,並從那裡被召到迦太基,參加與羅馬軍隊的和平談判。這時,迦太基在沒有進行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已向西庇阿投降。迦太基人並沒有更多的選擇,儘管西庇阿近來飽受迦太基人背信棄義之苦,但他勝利後卻顯得非常寬容大度。55年後,即扎馬會戰中的兩位英雄被流放——他倆一個是自願的,另一個則是被迫的——很久以後,很少有人還想到復仇,公元前147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迦太基也被羅馬夷為平地。


結語:迦太基國家的商業化,導致其最終敗給羅馬帝國。 1、單純靠僱傭兵作戰,難以取得戰略上的勝利,迦太基軍隊中很多都是為金錢而戰的僱傭兵,在戰爭進入艱難時期容易出現不穩定因素;羅馬軍團訓練有素,一直薰陶著“愛國、榮耀、犧牲”職業精神,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處於劣勢的羅馬軍人頑強抵抗足以說明。

2、商業化的迦太基人,漢尼拔孤立無援,就在漢尼拔就要踏足首都羅馬,需要迦太基本部增員,然而迦太基元老院各方為了達成商業性貿易願望以及各自的利益,未能夠及時進行後勤補給,導致漢尼拔在異地作戰孤立無援。

3、勝利總是屬於願意付出犧牲的民族,羅馬帝國具有鮮明的公民精神,帝國的公民榮譽感極強,反觀迦太基,個人商業化、利益化較為明顯,戰爭時期這兩種民族碰撞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