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現在孩子基本都進入到了“網絡直播學習”的過程中,前段時間和孩子同學的家長聊天,她說老師留的作業太多了,他家孩子要寫很長時間,每天晚上都很晚才睡覺,作息時間都不規律了。

聽到這個家長抱怨,我就感覺很驚訝,因為我家孩子每天很快就能寫完作業,而且還有空餘時間玩一玩,怎麼他家孩子就要熬夜加班去寫呢?

我就開始追問:“你家孩子是網課結束之後就開始寫作業嗎?”沒想到家長一句話讓我很驚訝:“怎麼可能呢?我家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的,上完課就開始玩,玩完之後看電視,看完電視又磨磨蹭蹭的,最後一步才輪到寫作業”。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難怪這作業總是寫不完,原來是孩子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不佔少數,他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拖拉,就連吃飯都要一個小時,而且做事沒有什麼計劃性,想起來什麼就做什麼,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當然浪費時間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的慣用方法就是不停的去催孩子,但是不見什麼起色,自己也懶得再管了,以至於孩子的學習絲毫沒有進步,時間管理能力越來越差。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這個時候有家長就說了:“你說的簡直和我家情況一模一樣,那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啊?”,其實還真有一種簡單有效的管理時間的辦法,叫做“三隻青蛙”法則

如果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三隻青蛙”法則

所謂“三隻青蛙”法則是全球知名的時間管理大師博恩·崔西提出來的,他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去研究時間管理,並將自己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吃掉那隻青蛙》,書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三隻青蛙”法則。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博恩·崔西說過:

“你得找出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就是你必須吃掉的‘三隻青蛙’。

如果你必須吃掉一隻青蛙,不要長時間盯著它看。

如果你必須連著吃掉三隻青蛙,記得要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

剛聽到這個法則的時候,我感覺非常莫名其妙,相信不少朋友看完之後也這樣感覺,其實博恩·崔西在告訴我們,做事要從難度最大並且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這類事情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棘手,如果這件事情不做完的話,那心裡就永遠有一個疙瘩,非常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時間長了,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時間流逝,卻什麼也做不了。

如果你能勇敢的將三隻青蛙吃掉,之後的很多問題就能解決了。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父母要教孩子用“三隻青蛙”法則高效管理時間

  • 指導孩子做一份時間清單

很多人在做時間清單的時候總是喜歡堆砌,就像是流水賬一樣,讓人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根本沒有想做的慾望。

其實真正的清單是讓孩子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什麼地方,然後再去做什麼,比如: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重要且緊迫的事情。

重要但不太緊迫的事情。

不太重要但比較緊迫的事情。

既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 讓孩子從清單中找出“三隻青蛙”

在你的指導下,孩子做清單的時候,就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排序,可以先找出最關鍵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情就是“三隻青蛙”,孩子先把他們解決之後,做其他事情就能更順利。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飛輪效應”

當你想要轉動一個靜止的飛輪時,最初必須花費很大的力氣。可當你專注用力,達到某一臨界點時,飛輪本身的重量就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此時你不必再花費過多的力氣,也能讓飛輪快速、持續地旋轉。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一旦吃掉了“三隻青蛙”,那後續的工作也就會像齒輪一樣,轉動起來。

  • 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最大、最醜的青蛙”

通過上面的步驟,最重要的事情已經減少到了三件,但是它們依舊非常有難度,而孩子的專注度此時也會集中在這三件事上面,也就是“最大、最醜的青蛙”。

雖然它們非常討厭,但是根本沒有辦法迴避,換種想法就是,與其選擇迴避,不如下定決心去解決,當孩子帶著勇氣解決的時候,就會發現這隻青蛙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搞。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 提醒孩子有效利用“青蛙時間”

也許在我們看來,“吃掉青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家長要提醒孩子留足“青蛙時間”,並保證自己能夠充分地利用好這些時間。

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暫時把那些分散他們注意力的電子產品、漫畫書拿走,避免三心二意。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拓展“三隻青蛙”法則

當孩子學會使用“三隻青蛙”法則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而且這種法則不僅僅侷限於學習上,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得上。

管理時間是一門學問,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把握時間,可以從容不迫的學習和生活,如果有了時間關鍵,那孩子就會從忙亂低效的“時間的奴隸”,一躍成為“時間的主人”。

當然了,如果你對“三隻青蛙”法則沒有深刻的認識也不要著急,還有很多好方法可以借鑑,我之前就給孩子買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經過對比,發現了最適合孩子看的《兒童時間管理全書》。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書中從“教孩子認識時間,並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改變不良習慣,孩子做事才會更有效率、有結果、家庭作息表,孩子作息規律的“監督員”、理清頭緒,做事之前分清輕重緩急等方面8大方面,系統的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時間的管理力。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另外,除了時間管理以外,全套書還帶有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以及《兒童健康管理全書》拓展書籍,為父母解決了孩子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3本書原價126,現在只要78,平均下來一本20多塊錢,也就是一頓外賣的錢,就能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非常划算了,家長們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那是父母沒有教他“三隻青蛙”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