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行走中國|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黑龍江,這個我國最北端、陸地最東端的地區,不僅有豐富的動植物以及礦類資源,還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城古鎮。它們或融合不同民族文化習俗,頗具異國古樸風情,或展現出近現代這裡沉重酸楚的歷史遺蹟,今天我們還是一起去認識它們吧。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1.橫道河子鎮

橫道河子鎮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完達山脈張廣才嶺南麓,因附近一條南北道路橫穿的"橫道河子"河而得名。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的咽喉要道,也是歷史上的戰略要道。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始建於1897年的橫道河子鎮是座具有濃郁俄羅斯文化脈絡的百年古鎮,其既有北國風光,又具歐陸風情,曾有"花園城鎮"之稱。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橫道河子鎮因清末的修建而應運而生,在高嶺子段鐵路開工後,大批俄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這裡,為了給他們提供辦公與居住場所,中東鐵路在這裡建造了大批風格獨特的俄式建築。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在這個世界僅有的一個以鐵路遺產為背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項的古鎮,最大的看點應該就是"中東鐵路博物館"。這座如一臺拉開的手風琴般的中東鐵路機車建築,在這幽靜的山間裡,彈奏著如訴如泣的弦律。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除了這座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還有全國唯一完好保存下來全木製結構的東正教堂——聖母進堂教堂,略微有些泛黃、風格獨特的二層白色俄式磚瓦結構的大白樓,紅樓夢拍攝地之一,山勢挺拔、峰巖峭立的佛手山,以及為挽救東北虎而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繁育中心——東北虎林園等景點。當然,如果是冬天,這裡的滑雪場,對於很多滑雪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橫道河子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安靜地訴說著一段不一樣的誘惑與酸楚。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2.寧安古城

寧安古城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這裡是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也是一座積澱了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寧安"滿語舊稱"寧古塔",漢譯為"六居址",是指本地的六個大部落。這裡是遠古及夏、商、周時期肅慎人故地、唐代渤海國的京都、金代始祖函普的始居地,更是大清王朝的發祥地和北國重鎮。近代,還是東北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抗日戰爭時期重要的抗日根據地。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寧安因悠久的歷史傳承和重要的駐防交通要塞,滿、蒙、漢等各族人們的不斷往來與聚集於此,使得其長期處於黑龍江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其規模也不斷得以擴大。如今,雖然這裡歷史的硝煙雖已散去,但卻留下了許多古蹟讓世人去尋覓它過往的記憶。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這裡有作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展現了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質奇觀和唐代渤海國遺址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建國後維修過的單曲拱大橋清代大石橋,其是當年由寧古塔通往吉林、盛京(瀋陽)及中原的必經之路,橋上古人車馬的車轍印跡記錄著千年以來東北邊陲與中央政權的往來足跡;為磚瓦結構、二層仿古建築的寧安滿族風俗展館,其重現了滿族風情的古樸典雅和外在顏容的雄偉壯秀。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3.璦琿鎮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璦琿鎮位於東南部、西岸。這裡所在的黑河盆地腹地,地勢平坦,黑土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素有糧倉之稱。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璦琿鎮,歷史上曾稱"艾滸"、"愛輝"等,其因舊璦琿城附近有璦琿河,故而得名。也有另一種說法,"璦琿"在滿語裡是"母貂"之意,因明末清初這一帶以產貂聞名。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清康熙年間,為了抗擊武裝入侵黑龍江流域,清政府在此"建城永戍",於是璦琿城得以建立。其後,又因被沙俄屢次武裝入侵變成廢墟而不得不重新修築。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璦琿鎮,如今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沒有留下多少遺蹟了,但每一處遺蹟卻鐫刻了近現代東北深深的歷史烙印。昔日璦琿海關的遺址僅剩下一堵牆面向著黑龍江在期待著江東何時迴歸;璦琿歷史陳列館,追憶我們的國家在積貧積弱之時,遭受沙俄欺凌掠奪之痛;知青博物館,感受一個特定時代的難忘記憶和光輝歲月,傾聽那個時代感人的故事。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誘惑酸楚的黑龍江三大古鎮


【1】 喜歡古鎮旅遊的朋友可以關注曹操古建頭條號,和我們一起行走中國,學習古建築知識,領略東方文化之美。

【2】喜歡古建築設計的朋友,可以移步 。如果你有寺廟道觀,宗祠,四合院,仿古街改造新建等古建築設計需求,可以聯繫曹操古建設計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