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辛酸往事:聯想、京東、滴滴、百度的崛起之路(下)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聯想,通過代理IBM,AST等危機產品,在十年時間裡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當時的聯想靠著AST代理,一次性就盈利3000萬元,這在當時幾乎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極速擴張的聯想需要更多的員工來完善它的商業帝國,以往靠著在中科院招攬人才的方式,越來越阻礙聯想的發展。

中關村辛酸往事:聯想、京東、滴滴、百度的崛起之路(下)

聯想在香港成立聯想電腦有限公司


1988年,在香港成立聯想有限公司,也許柳傳志對於聯想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柳傳志的雄心逐漸顯現出來。

在那個大家還沒摸清計算機是什麼的年代,聯想已經做好未來能夠自主生產的準備。這在當時的國內,因為生產許可證被幾家有政府背景的單位壟斷,當時的聯想要想獲得生產許可證,簡直等同於天方夜譚。但是在香港聯想公司成立之後,柳傳志便有意把生產製作放在香港,並且期望,日後能夠成立一家集研究、生產、銷售的技、工、貿一體的跨國公司。

而為了擴大隊伍,當時的聯想嘗試著向社會招攬人才。

聯想壯大

1989年的早上,三個年輕人出現在日後聯想的門口,他們三個人的簡歷上寫著:

孫宏斌,山西人,1978年武漢水利學院,1985年清華大學。

楊元慶,安徽人,1986年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郭為,河北人,198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

這三個年輕人,在日後聯想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關村辛酸往事:聯想、京東、滴滴、百度的崛起之路(下)

楊元慶

但是就在這三個人進入聯想的三年之後,包括聯想在內的國內計算機公司卻迎來了一場滅頂之災。1991年,國際芯片巨頭英特爾和AMD打價格戰,全球的計算機產業都受到了影響,就連大公司IBM都不能倖免於難,不得不採取裁員措施進行自保。

1993年,國家宣佈取消微機進口調節稅,這意味著國外的微機產品能夠更方便的湧向中國市場,而當時中國的微機產業卻剛剛起步。

事實證明,第一次面臨國外企業的中國本土企業,還多少有點弱不禁風。1989年,國產微機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還高達67%,到了1993年的時候,已經下降到了22%,大批國產廠商倒閉。

此時或許和外商合作能夠更好的生存,其實一直靠著做國外品牌代理的聯想,在和國外廠商合作這件事上有著良好的基礎。

但是當時的聯想卻選擇了做國產品牌,並且逐步推出自己的聯想品牌電腦。

柳傳志帶著人到當時的電子工業部報道,說自己要做國產的微機品牌,得到了當時電子工業部部長的認可。

儘管得到了認可,但是當時的聯想危機四伏,香港聯想損失了2.6億之後一蹶不振,聯想幾乎面臨滅頂之災。

而挽救聯想的和楊元慶的分銷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進入聯想的三個人中,楊元慶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人,他平時不愛言語,並且工作業績也不突出,和當時的孫宏斌、郭為相比,楊元慶是個不被重視的小角色。當時的柳傳志也沒有把楊元慶放入接班人行列,他被放在了一個邊緣的部門。


世界就是這樣,不願意說話,並不代表沒有想法。


就是在這個邊緣部門,楊元慶開創了聯想的分銷策略,在當年這個邊緣部門的盈利,一躍成為當時聯想所有部門的第一。

不僅挽救了聯想,也奠定了楊元慶日後聯想接班人的地位。

造化弄人,而當時聯想風頭無兩的孫宏斌,在一場鬧劇之後離開了聯想。

儘管今天的聯想飽受非議,但是在當年,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年代,聯想迎擊國外廠商時,曾經確實是個偉大的企業。


京東初創

就在聯想走向巔峰的時候,江蘇宿遷的劉強東剛剛走出貧窮的農村,儘管劉強東沒有說,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片土地培育了劉強東敢打敢拼的性格。

中關村辛酸往事:聯想、京東、滴滴、百度的崛起之路(下)

劉強東

1992年,劉強東帶著東拼西揍來的500塊生活費,來到中關村附近的中國人民大學。

進入大學的劉強東開始後悔自己的社會學專業,但其實這個專業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讓他認識了他的第一任女朋友,後來和他一起在中關村賺取人生第一筆資金的女朋友。

也有傳聞,劉強東在中關村賺取的第一筆代理費和他那個人大畢業的女朋友離不開關係,然而真偽也許只有當事人知道。


窮怕了,不管幹什麼都要賺錢。


大學畢業在外企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的劉強東在中關村包下了一個櫃檯,名字叫做"京東多媒體",這便是日後京東公司的前身。

這個蘇北人,在中關村賺取了第一桶金,並在其成名之後買下了中關村附近的翠宮飯店。

在幾乎差不多的年代,北京郵電大學的一名畢業生,畢業之後躲在中關村的出租房裡,每天混跡於中關村電子市場,在每個深夜,他和合夥人在出租房裡面對著一堆電子器件睡覺,幾年以後,這兩個人創立MP3時代的霸主紐曼。


那個年代的中關村,充滿了朝氣昂揚的中國人。

2000年左右,在美國硅谷的搜索引擎專家,遠渡重洋,回到中關村,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下一個賓館,開始了在國內創業,這個人便是百度的李彥宏。

中關村辛酸往事:聯想、京東、滴滴、百度的崛起之路(下)

李彥宏

初創的百度靠著給別的公司提供搜索服務而活,並且團隊是大學實習生居多。在2000年左右互聯網泡沫的時候,李彥宏提出了要做自己的搜索引擎。

日後百度的崛起和那晚李彥宏的振臂一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今天百度捲入一場又一場的輿論風波時,那些從福建龍巖出發的人,正在影響著中關村。今日頭條,滴滴,美團,那些在百度大紅大紫的年代創立的公司,正在慢慢崛起.......

幾十年中關村的風風雨雨,一代代公司走馬燈一般來來回回,不變的是這片天地,和當年促進創新的精神。

只要敢於創新,勇於創業,中關村帶給了一群又一群年輕人朝氣蓬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