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的那些節日

民族分佈

“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爾克孜族過去居住在新疆天山和喀喇崑崙山的崇山峻嶺中,世代以放牧為生,故被稱為“山裡的放牧人”。

柯爾克孜族的那些節日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

柯爾克孜族的那些節日

傳統節日

柯爾克孜族主要從事農牧生活,故很多節日都是圍繞農牧生活進行的。

馬奶節

柯爾克孜族日常從事農牧業生產,喜歡養馬,慢慢有了飲馬奶的節日,也叫“馬奶節”。在柯爾克孜族,馬奶節也被稱為“克木孜穆倫多克”。 

每年公曆的5月22日,陽曆三月初一,是柯爾克孜族的馬奶節。因為在這個期間,草原上牧草大面積返青,母馬已開始產崽,盛產馬奶。牧民們相繼開始生產和飲用馬奶,節日清晨,人們盛裝打扮,相聚在拴馬處,由一名長者抓住馬鬃,默唸祈禱年年風調雨順,有一個好收成。接下來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婦女擠馬奶,先餵馬駒一碗初乳,再將舀來的第一勺馬奶餵給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一方面是希望小馬能夠健健康康長大,另一方面也是祈禱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幸福安康,兩全其美。儀式結束後,人們就開始宰殺羊煮肉,準備豐盛的食物。還會用馬奶和各種乳製品來招待客人。草原上的牧民們騎上馬成群結隊相互祝賀,並品嚐入夏以來的第一碗馬奶,彈琴唱歌,祈禱人畜兩旺。

有的地方還舉行各種娛樂活動,賽馬、叼羊、馬上角力、馬上打靶、拔河、盪鞦韆、月下賽跑等。節日一般過三天才結束,這樣人們會有更充沛的精力進行牧業生產,爭取來年獲得更大的牧業豐收,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打扮,互相拜賀。

冬希曼節

每年秋收之時就到了柯爾克孜族過冬希曼節的時間了。為了慶祝豐收,人們會舉行各種有趣的活動。其中數飛馬拾銀、二人鞦韆最為有趣。

飛馬拾銀指的是用綢子包著一塊銀元放在草地上。有的為了增加比賽的難度,故意在草地上挖坑,把銀元放進去。誰能飛馬撿起來就是誰的,除此之外還會有小羊羔、小馬駒等戰利品等著勝利者。慢慢的,飛馬拾銀從個人賽發展成團體賽。比賽以三次為限。根據跑馬的速度(從五十米開外的地方開始跑)、拾“銀”的速度和三次拾得“銀”的總數來計算最終的成績。如果跑馬的速度太慢,或者在比賽途中停馬拾“銀”者就觸犯比賽規則,取消獲獎資格。

二人鞦韆也別有一番滋味,最受柯爾克孜族姑娘們喜愛。活動開始時,鞦韆之上,兩人面對面而立,鞦韆下面會放一些小物品,如毽子,小手絹之類的。每人腰背部會搭上一股韁繩,韁繩距離地面約二、三十釐米,所以必須伸展開手臂緊緊抓牢繩子,兩個人的雙腳必須踩在另一根繩子上。比賽開始時需要其中一人用腳使勁蹬地,待繩子蕩起來後再交替使勁。等到鞦韆越蕩越高時兩個人開始比賽撿鞦韆下面的物品,撿起來後還可以拋打對方,大家玩的不亦樂乎。

諾若孜節

柯爾克孜族的那些節日

叼羊大賽


柯爾克孜族每年有一個節日叫“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時間也是在正月份。春節期間柯爾克孜族也是非常熱鬧,飯食特別豐盛,節日這天人們會做“克缺”飯,由小麥、羊肉、葡萄乾和蔬菜做成,為新年祈福。

節日當天,柯爾克孜族會舉行賽馬比賽,唱歌跳舞,盪鞦韆等娛樂活動。晚上會在氈房前燒芨芨草,然後讓家人跳過去,將牲畜也趕過去跳火堆,祈求人畜興旺,還會舉行各種用於驅邪的遊戲。

春節走親訪友時,柯爾克孜族人民會邀請親人們相聚在一起做各種美食,慶祝豐收,過年之後便開始春耕播種,一年的忙碌就開始了。

宗教節日

伊斯蘭教是柯爾克孜族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的族人也會過伊斯蘭教三大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關注我們看更多少數民族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