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提起臺灣新電影運動,很多人都知道那部開山之作,《光陰的故事》(1982)。

這部當時由四位年輕導演合作拍攝的小品集,轟轟烈烈地拉開了臺灣新電影運動的序幕。而其中,楊德昌的《指望》無疑是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光陰的故事》導演:楊德昌 / 柯一正 / 陶德辰 / 張毅


但其實,早在《光陰的故事》之前,楊德昌在張艾嘉監製的電視劇集《十一個女人》(1981)中,就已經展露了他的非凡導演才能。

這套電視劇共11集,楊德昌執導了其中一集《浮萍》。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才是他真正的導演處女作。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40年來,這部作品一直鮮有人看過,直到近日它突然驚現網絡。

版權方將它在網絡上免費放出,儘管高糊的畫質、嘈雜的聲音、卡幀的畫面、還有雪花一樣大的噪點,十分有歷史感。

這部昔日只存在於臺灣電影史中的電視劇,終於重現天日。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1981年,張艾嘉受譚家明等發起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感召,決定把一本短篇小說集改編成單元劇。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當時臺灣的電影市場和大銀幕長期被卿卿我我的瓊瑤戲所佔據,而幾次出演瓊瑤戲的經歷呀讓她覺得很辛苦也很困惑:「戲中的角色離我太遠,為什麼沒有像我們這個年代年輕人講的話呢?」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1976年的《浪花》和上面的《碧雲天》,都是改編自瓊瑤原著,導演也都是李行


既然沒有這樣的機會,那只有自己創作自己拍了。所以張艾嘉想要轉戰幕後的想法愈發強烈。

1981年,臺灣導演屠忠訓在籌拍電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1981)時,不幸車禍遇難,張艾嘉便毛遂自薦接替了導演的工作,這部也成了她的導演處女作。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張艾嘉續拍影片,片名改為《舊夢不須記》


這部處女作並不算非常成功,卻反而令她越挫越勇。

既然自己在導演圈還算是個新人、還需要再多加學習,那不如先從小熒幕試試。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當時,她為臺視製作並主持的電視節目《幕前幕後》反響不錯,這令她萌生了做一檔女性節目的想法。而她在蒐集資料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一本名叫《十一個女人》的書,每個故事剛好都適合改編成一集電視劇。

於是,種種想法和契機集合到一起,《十一個女人》應運而生。除了自己擔任監製、導演並出演了其中一集,張艾嘉更找到了一批年輕的電影人,分別執導其餘各集故事。


楊德昌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1976年的楊德昌


1981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楊德昌當時人在美國。從赫爾佐格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Aguirre, der Zorn Gottes,1972)中得到感召,他決定要回到臺灣,投身於電影的創作夢想中。

回去之後,楊德昌跟詹宏志、餘為彥、徐克等人合作了電影《1905年的冬天》,擔任編劇和主演。


這時,張艾嘉發現了他。

一個是試圖一展身手有所作為的青年電影人,一個是慧眼識珠想要尋找人才的幕後監製,兩人一拍即合,楊德昌因此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次當導演的機會。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1976年的楊德昌


《十一個女人》是一部11集的單元劇,由宋存壽、柯一正、傅維德、張乙宸等人執導,分別講述了11個不同的女性故事。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張艾嘉和她的拍攝團隊,費翔也主演了其中一集,《去年夏天》

張艾嘉在一開始牽頭這個項目時,就決定複製香港新浪潮的模式進行製作,即以較低的成本推動,並希望藉此機會培養新人導演,試煉風格和技巧,逐漸由小熒幕轉戰大銀幕。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上世紀70年代末,一批擁有電視製作經驗,或是有英美電影留學經驗的年輕導演們,於1970年代回到香港後,不約而同地加入到本地電視臺發展,並引入了在國外習得的一系列電影語言和表達方法。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譚家明的《七女性》就是這種製作模式,曾因題材內容引起爭議


他們不斷磨練自己的風格,融合了類型化的元素,創作了一系列挑戰傳統、風格突出的電視劇集。

比如,譚家明在香港無線電視TVB時創作的《七女性》(1976)、徐克在佳藝電視創作的《金刀情俠》(1978),以及香港政府電視影片組的系列劇《獅子山下》等等。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方育平導演在《獅子山下 公園》(1977)片場工作照。他也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的旗幟人物,而且是第一屆香港


其中,像譚家明,到了80年代,憑藉電影《名劍》(1980)、《愛殺》(1981)等片,一舉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物;

而《獅子山下》的編導團隊,更是孕育了新浪潮運動的最佳土壤,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張婉婷、劉國昌等都曾執導效力。


再回到《十一個女人》。

楊德昌執導的那集《浮萍》,原著是荻宜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講述了鄉下女孩來到臺北都會闖蕩的青春故事。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楊德昌在《浮萍》片場照


這部系列劇的其他幾集都是90分鐘,只有楊德昌那集超長,拍了150分鐘。他拒絕妥協,不願縮短,因此這單獨的一集,只好分成了上下兩集播出。

事後張艾嘉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如此評價楊德昌的「特立獨行」:「他真的很有才華,但是真的也有很多情緒。」

「我當時作為一個監製,不僅要面對老闆,還要面對工作人員和這些導演的情緒,還要當他們的演員,真的是很辛苦。以至於做完之後甚至對電影產生了厭惡感,覺得再也不要帶這些小孩子了。」


哪怕只是第一部作品,這段評價倒也很好的展現出楊德昌日後在片場的「暴君」風格了:三字經掛在嘴邊,對講機被摔無數次,經常把人罵得狗血噴頭不說,跟他結怨的人也不少。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楊德昌的臭脾氣可謂是人盡皆知


不過,可能連張艾嘉自己當時也沒有想到吧,《十一個女人》居然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楊德昌執導的那集,反響相當好。

在那之後,開始有更多的人找楊德昌拍片。


剛好當時中影投了幾部大製作,賠的血本無歸,因此決定改革,扶持新人。當時在中影供職的小野和吳念真找到了楊德昌在內的四個導演,拍攝了《光陰的故事》。

於是,後面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光陰的故事》開啟了臺灣新電影運動。從左往右: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陳國富、詹宏志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說到楊德昌的臭脾氣,還有幾個關於他的小八卦。

拍攝《光陰的故事》的第一天,楊德昌就被中影指派的攝影師氣得要死。幾個攝影師仗著資歷老,擺架子,不聽楊德昌的指令,導致楊德昌揚言要揍他們。


而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個「電影天才」。《光陰的故事》票房大賣,中影決定繼續支持新導演的創作。

楊德昌跟小野報選題,小野從中選了《海灘的一天》(1983),幾個人一致同意。但楊德昌堅決不用中影的攝影師,執意要使用杜可風。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海灘的一天》海報


小野說你這不是開玩笑嗎,人家中影出錢,更何況你這是和規定相違背啊。楊德昌說那我不拍了。小野也很鬱悶,去找中影當時的總經理明驥。老闆說,神經病,趕緊換人。

到後來還是張艾嘉出面解決了問題。

當時的張艾嘉是香港新藝城公司臺灣分部的負責人,看在楊德昌的才華上,決定出資作為影片的合夥人,並答應出演,這才解決了「可以使用杜可風」的問題,皆大歡喜。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電影中的張艾嘉


甚至,當時還有傳言,說楊德昌跟張艾嘉在拍戲的過程中互生情愫,日久生情。

的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張艾嘉為了影片忙前忙後,出錢又出力。那時的張艾嘉早已拿到第一座金馬影后了,自己是當紅巨星不說,她還找來了當時被稱為臺灣「70年代第一美女」的胡因夢一同出演。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電影中的胡因夢,超有氣質


但張艾嘉發現楊德昌脾氣太差了,只要聊起電影,這個世界上就只剩下他一個人,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發乎情,止於理,這段感情也就這麼不了了之。

再後來,楊德昌拍完,影片的成片居然長達近三個小時,嚴重超出影院的承受片長。楊德昌再次拒絕修改,一秒都不能剪。明驥又被氣得半死,沒辦法,只好親自去找戲院經理溝通排片。


事實證明,楊德昌又贏了。《海灘的一天》叫好又叫座,在第20屆金馬獎上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三項重要提名。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楊德昌導演,攝於《海灘的一天》拍攝期間


當然,關於楊導的趣事和八卦還有很多,後人對於楊導的評價也眾說紛紜。但無論是褒是貶,是支持還是誤解,沒有人會否認楊德昌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歷史就是這樣的,你站在如今這個點回望過去,會發現時代的發展、歷史的進程,很多時候都是潛移默化,而非一蹴而就的。


而當時作出選擇的那些人們,可能也想不到自己的某次決定會對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比如,現在回過頭去看《十一個女人》這部劇,你或許會感到意外,某種程度上它居然起到了串聯港臺兩地電影運動的橋樑的作用。

香港新浪潮的風,飄過臺灣海峽,吹進了島內,也喚醒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創作者們。短短几年間,兩岸優秀的電影創作者持續發力,為整個華語電影史的發展貢獻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到了後期,兩地的電影發展在風格和核心理念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邊是在市場和類型拓展上不斷深耕,「盡皆過火,盡是癲狂」;一邊是在海外各大影展上多次斬獲佳績,「牆內開花牆外香」。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拿下了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當時評審團之一的中國導演謝晉力排眾議,推薦本片


但至少,追根溯源,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相似的,那顆「試圖改變現有創作面貌、迎來嶄新篇章」的熾熱初心也是一樣的。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坦白來說,以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浮萍》,多多少少還是會覺得有點過時了。

看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當時還算是個新人的楊德昌,在創作技法上的些許生澀和稚嫩。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不僅在剪輯上有些猶豫,不夠果斷;演員的表演也有些刻意,甚至很多時候展現出某種「呆滯感」。

這部作品或許真的沒必要拍這麼長,大多數場戲其實很明顯可以剪掉。時間長了,無形中也拖垮了影片的節奏感,導致整部片子看起來稍顯笨重。

不過,以現代的標準來評價這部近四十年前的作品,多少有些吹毛求疵。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畢竟,今夕往昔,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手段革新,乃至於表演層面的追求,都不可同日而語。

但至少,從這部作品的主題敘事和人物的性格塑造上,還是能看出一絲楊導日後作品的影子。


《浮萍》的故事很簡單:

鄉下女孩月花在同鄉好友銀春的鼓勵和勸說下,隻身離開家鄉,來到臺北闖蕩,想要當大明星的她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地,然而卻發現自己和身邊的人都逐漸在大城市迷失了自己

片中,月花問臺北回來的銀春,下次何時再回來,銀春答,「感覺這裡已經不再是自己的了。」

月花很困惑,反問道:「臺北是你的嗎?」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這一段簡單的對話,卻宛如預言一般,不僅賦予了片名「浮萍」更具象化的解釋,更提出了一個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橫亙在無數人心裡的問題。

多少身處異鄉闖蕩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多年,早已「回不去」,但是面對大城市的環境,又感到力不從心。城市,這座鋼筋水泥混凝土構成的龐然巨獸,正在用名利、金錢、慾望,來逐漸吞噬著人們內心原本純潔質樸的初心。但留在家鄉就一定是更好的選擇嗎?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和楊德昌日後的長片作品相比,這部《浮萍》無疑較為溫和,但本質上仍然是楊德昌一貫的現實主義思路和悲觀意識呈現。

在時代的進程面前,人就好像是無根的浮萍。


廣義上來說,楊導對人的絕望,其實是他對於這個時代的絕望。而他的絕望、他的憤怒、他的尖銳和敏感,其實都是這個時代賦予他的某種足以抵抗整個時代洪流的武器。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他曾說過,身處這個年代,「我們相當幸運地不幸。」

天才的導演、寂寞的「暴君」、城市的觀察者、孤獨的預言家。種種標籤放在他身上,或許都成立,或許又都失效了。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他的世界裡,只有電影。




今年華語電影史的重大發掘!看懂楊德昌,從這部片開始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