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很多事。有時候,明知於事無補,盲目擔心,還不如勇於求變。

如果一天到晚總是為一些不可能改變的事而擔心,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想一件事,就會給自己的心理無形增加很多負擔。心理負擔過重,精神就會崩潰。

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人的一生中,成敗與得失,都很難預料。

很多無謂的擔心,會讓一切變得複雜。

不是每一份責任都需要自己承擔,太多的擔心反而惹來不必要的煩惱。生活裡許多的人和事,往往是捉摸不定的,有時候,吃了虧,也不必去計較,更不必去埋怨,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懷,反倒樂得自在。

消極起來不是病,但消極起來要人命。

人之所以擔心,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是從潛意識當中發出的。

人的潛意識不分好壞,平常擔心的事越多,積累的不安全感也就越多,以後再遇到事了,擔驚受怕也就在所難免了。

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太太,本來身體就不好,還要時常為兩個兒子操心。

大兒子賣傘,二兒子賣鞋,老太太晴天哭,雨天也哭,發愁啊!

天晴時,跟鄰居抱怨: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雨天時,又跟路上的車伕絮叨:二兒子的鞋賣不出去。

一個行腳僧雲遊至此,問老婆婆:為何事而哭啊?

老太太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苦衷告訴了和尚。

和尚聽完後,大笑一聲,揮著竹扇,耐心地說道:“老人家,告訴你一個開心的法子吧!到了晴天,你就想:賣鞋的生意好,雨天時,你就該想:賣傘的生意好。這樣,豈不是天天寬心、天天開心嗎?”

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人應該活在當下,不該由著自己的脾氣,任心思來回搖擺。

煩惱的事情,不是一直處於煩惱的情緒中就能解決的。

與其無可奈何地擔心,不如積極地想一些辦法,如果一時半刻解決不了,就耐心地靜觀其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才能安心踏實地過日子。

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有個貴婦:

總是擔心自己的丈夫在外邊有不軌行為;

擔心他將賺的錢都藏匿起來;

擔心自己老了以後被人拋棄;

擔心孩子長大後不知檢點,揮金如土,將家業敗光。

因為擔心,她變得脾氣暴躁,結果,他和丈夫的爭吵不斷,孩子對她也避而遠之。

遇事總擔心,不如放寬心


李開復在其所著《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說道:“有勇氣去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有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有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擔心,不如改變;無力改變,就盡力把生活過得從心底裡覺得好。人生也會因此而無憾,而變得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