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戰“疫”錄:“柑橘院士”聯手阿里巴巴上演秭歸臍橙出“鄂”記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湖北的農特產品被“封印”。湖北秭歸縣的臍橙享譽全國,尤其在春季賣得火紅。今年有超8萬噸應季臍橙在秭歸落地,等待上市。疫情之下,多方合力上演了一出秭歸臍橙出“鄂”記。

  往年春節,秭歸果農李發山能接到很多客商的訂貨電話。但今年響應政府要求隔離在家的他感覺到,好像在電話裡能談的生意也被“隔離”了。

  “人家(客商)說了句話,敢不敢來收臍橙先不說,聽見是湖北秭歸的臍橙,還敢不敢買是個問題。”遲遲等來訂貨電話的李發山慌了,若臍橙賣不出去,得損失20萬元(人民幣,下同)。

  相比農戶,秭歸縣縣長楊勇還要多想一層: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秭歸臍橙的品牌,今年春天要真在市場上消失了,明年還有人認可嗎?

  楊勇表示,疫情發生後,當地物流運轉主要是配送物資,如米麵油等,保障正常供應,“有水果通過物流出去,但不多,物流整體來說還是不暢通,就算出去了也不敢說是秭歸臍橙,消費者就是會擔心。”

  秭歸臍橙滯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的手機收到了太多“求救”電話。因對秭歸的特殊感情,很多秭歸農戶都可以“一鍵直通”鄧秀新,而他也被稱為“柑橘院士”。

  此前,發往湖南、成都、重慶、北京、河北等全國多個方向的秭歸臍橙進貨通路都遭遇了無法進城的情況。

  破解過甜橙基因“密碼”的鄧秀新這次要找到如何恢復供應鏈的“密碼”。

  鄧秀新先為秭歸臍橙發聲:“水果不長腿,不會傳染人。”他指出,首先植物非新冠病毒宿主,目前看病毒不會在植物和人之間傳播,其次病毒離開宿主後存活時間短,經長途運輸的農貨水果不會有病毒依附,最後政府防控措施到位,採收水果的人都是健康的。

  “通過科學防疫,嚴格品控,湖北出來的農產品是安全的,大家不用擔心。”鄧秀新說。

  與此同時,鄧秀新也在尋找“盟友”。他通過秭歸當地農戶和政府相關人員瞭解到實情及其訴求後,選擇了向阿里巴巴反饋,湖北秭歸“有品質最好的橙子運不出來”。

  數據顯示,2018年,秭歸電商臍橙交易額就突破16億元,問鼎全國第一。由此,鄧秀新判斷在非常時刻“連線”阿里進入秭歸的意義,“去年秭歸臍橙通過網購臍橙銷售達到9萬多噸,佔整個產量的15%到20%。疫情的形勢在逐漸好轉,到了臍橙大量上市的4月份,只要一放開採摘,然後通過網購,效果會很好。”

  供應鏈恢復的基礎在於防控工作取得實效。2月29日,湖北省首次發佈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報告,秭歸被列為11個低風險縣(市、區)之一。秭歸縣各級政府開始指導復工,農民與商家可以去地裡和工廠採摘、分選與包裝,但不能超過15人,且要嚴格做好防護。

  一旦復工,秭歸的電商渠道優勢將再次凸顯。2018年,阿里在秭歸建立首個“未來農場”,後改為數字農業基地。數據顯示,同年有1592家電商通過阿里銷售秭歸臍橙,數字化供應鏈在當地有深厚基礎。

  不能人員聚集,就“雲”上品控。農戶採摘、裝車、進入工廠,全程由釘釘視頻監控。同時,隨機抽檢的臍橙,還會被快遞至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品控中心,由阿里和第三方專業品控機構來做二次抽檢。

  物流亦逐漸恢復。菜鳥聯合當地商家、物流夥伴,與秭歸政府一起為臍橙打造了一條出省綠色通道。

  3月2日,阿里聯合湖北宜昌市秭歸縣,通過緊急打造的數字供應鏈,將首批8萬多斤秭歸臍橙發往全國。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從採購、包裝、儲運、分銷到末端配送的數字化供應鏈,全流程服務保障,能為秭歸臍橙這類區域特色農產品走向大市場提供一條全新的高速公路。

  據悉,今年秭歸應季待銷臍橙6.1萬噸,已銷售2.2萬噸,銷售進度為34%。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關注疫情,搶抓有利時機,暢通柑橘綠色通道,盡力將疫情對秭歸臍橙的影響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