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所謂分析是指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剖析其特徵(屬性)和關係;綜合是指把部分"組裝"成整體,把零散"聚合"成要點。分析、綜合能力,即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見高考語文考試說明)。是除鑑賞評價能力之外的最高能力層級。也是衡量閱讀理解能力的"準星"。

分析和綜合兩種能力既獨立又聯繫。分析是以整體材料為前提對部分進行認識;綜合是在對部分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對材料的整體認識。綜合實際上是分析的逆過程。

筆者通過對歷年高考試題的分析,發現,滲透上述兩種能力的試題,其解題思路和步驟大體上"暗合""一分為二"(分析)、"合二而一"(綜合)的特點。

可以說,掌握了此"分""合"技巧,相關試題的運思、解答就有了最佳"切入點"。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試分類例析如下:

1、 長句與短句間的轉換

長句變短句,其實是指把複雜的長單句分解成短句或複句。而長單句主要是因某一成分複雜(多層定語、多層狀語或多項並列等)而致。

運思要點:

1、 把長單句"一分為二":"主幹"——主謂短語。"枝葉"——複雜的偏正短語等。

2、 把"枝葉""一分為二"。如將複雜的偏正短語的"修限語"與"中心語"拆開。

示例:閱讀下面一句不好的譯文,然後回答問題(1991年全國)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條嚴禁警方執行市長關於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的禁令。

1、 地方法院究竟允許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

2、把這段文字改寫成三個連貫的短句。要求:層次清楚,文意明白,內容不能刪減,原意不能改動。  

此題關鍵在第2題。解決了此題,第1題自然"水落石出"。

先將長句"一分為二":"主幹"——法院推翻了禁令。"枝葉"——那條嚴禁警方執行市長關於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的禁令。

再將"枝葉"一分為二:那條嚴禁警方執行的禁令。市長關於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

至此,第1題不言自明(不允許)。第2題則將上述過程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適當做文字上的增刪、銜接:即①市長髮出關於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②警方卻接到嚴禁執行市長這一指示的禁令。③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這條禁令。

反之,短句變長句實際上是把一個複句或者幾個短句組裝(合二而一)成一個複雜的單句。

運思要點:

1、確定長句"主幹" (主謂短語)。

2、組裝長句"枝葉" (複雜短語)。如對複雜的偏正短語,應把"修限語"和"中心語"按照"親近疏遠"的原則,合二而一、 層層修限,形成完整的複雜短語。

3、合成單句。將"主幹"和"枝葉" 按照成分關係"合二而一",即可。

示例:把下面幾個句子改寫成一個單句。原句內容不能省略。(1988年全國)

他用雙手創造了奇蹟!十二年時間,在這荒山野嶺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鬱鬱蔥蔥。

"主幹":"他創造了奇蹟"。"枝葉":限制語是①十二年時間;②在這荒山野嶺上。修飾語是③蒙著如絲細雨;④顯得格外鬱鬱蔥蔥"。中心語是⑤造成了大片森林。

根據語義及成分間的關係,可進行如圖示的"組合"(合二而一):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即:十二年時間,在這荒山野嶺上,造成了大片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鬱鬱蔥蔥的森林。

"主幹"、"枝葉"銜接、組裝(合二而一),即成單句:十二年時間,在這荒山野嶺上,他用雙手創造了大片如今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鬱鬱蔥蔥的森林的奇蹟。

2、 複句(句群)層次的劃分和句子順序的排列

分析結構層次是為了準確地把握語義。某種程度上言,它是閱讀理解的一把"鑰匙"。有因於此,對多重複句(句群)層次的劃分,才一直是高考語文的"保留"題型。

運思要點:從整體語義著眼,先將全句"一分為二"(第一層)。接著"二分為四",即再次"一分為二"(第二層),依此類推,直到各部分不能"切分"為止。如圖示: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其中第一次"切分"至關緊要,它既決定複句關係的性質,又影響其主要意思的把握。這就是歷年高考主要考劃分第一層次的原因。

劃分第一層,可用十二字概括:把握整體語義,找準主旨界限

示例:下列句子是一個多重複句,第一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1999年上海)

(1)雖然不同的藝術風格難免各有所偏。(2)一個作品總有一個作品的基調,(3)或以強烈見長,(4)或以柔和取勝,(5)但"單打一"的旋律和筆墨終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單調的。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不難看出,全句"主旨"界限在(1)(2)(3)(4)與(5)之間(轉折關係),故應選D。

用"合二而一"也可切分層次。

運思要點:

根據相鄰分句間語義關係的"親密度",將最親密的"合二而一"。關係最遠的分句間即為"第一層"。

還以上題為例: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排序題是常見題型。它不僅考查學生語言銜接、連貫能力,而且也考查其邏輯思維能力。運用"合二而一"的思路來"親密組合",很容易一次性排出正確順序。

運思要點:

1、找準句間的共同"基因"(相關聯的顯性詞語、概念;隱性邏輯、句意關係)。

2、實施句子的親密"組合"(關聯最緊的句子合二而一)。

示例:給下列句子排序,恰當的一項是:(2003年北京春)

①病痛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最殘酷、最強大和最無情的敵人  

②它從人剛剛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人們的腳步  

③如果沒有各種各樣的疾病,人類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敵人  

⑤與這樣的敵人戰鬥,人類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貴性才得以展現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顯然,④②是"一對"("與生俱來"與"剛剛誕生"密切相關),①⑤是"一對"(因果關係)。至此,我們可把原來的五句話看成三句話。進而可看出③對④②和①⑤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承上啟下)。於是答案就不言而喻:C 。

如僅從客觀選擇題型角度看,到"成雙配對"這步,就可根據排除法選出正確答案了。

3、 文章(語段)大意的概括

概括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語文能力,是高考閱讀理解考查的"重頭"。文章主旨、段落大意、內容要點和作者觀點的歸納,都是對這一能力的考查。

運思要點:

1、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語義脈絡。即用"一分為二"或"合二而一"劃出首層(見二)。

2、明辨偏正聯合,找出語義重心。如屬偏正型關係,則語旨在正句;如屬聯合型,則將各項要點組合(合二而一)即可。

示例*:閱讀下面一段文字,選出對這段文字的中心概括正確的一項:

①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遊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跳板。只要佔領了這個沃野,他們就可以強渡黃河,進入汾河或黃河河谷。如果他們失去了這個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據,史載"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就是這個原因。②在另一方面,漢族如果要排除從西北方面襲來的遊牧民族的威脅,也必須守住陰山的峪口,否則,這些騎馬的民族就會越過鄂爾多斯沙漠,進入漢族居住的心臟地帶。

A. 闡明遊牧民族和漢族都企圖佔據陰山以南的沃野。

B. 闡明陰山以南的沃野對遊牧民族和漢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C. 闡明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遊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跳板。

D. 闡明陰山以南的沃野對遊牧民族和漢族的重要作用。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由上述複句(句群)層次的劃分可知,本語段是由①②兩部分構成的並列關係(聯合型)句群,故本段中心是①②兩部分意義的"合二而一"。其中概括①是本題的難點:它屬偏正型(因果關係——前果後因、前正後偏)句群。主旨落在"正"句,即表示"果"的首句。於是,可概括成:①陰山以南的沃野對遊牧民族的重要性。②從正反兩面闡明陰山以南的沃野對漢族的重要性。所以,正確答案為"①+②":D。

簡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內容(不超過26字):(1992年全國)

宋代湧現出了更多的竹畫家,蘇東坡就是一位畫竹的藝術大師。他畫竹氣魄極大,"從地起一直至頂",線條和筆力都很強勁。|元代文人畫興起後,畫竹更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雲林的畫,大都是修竹數竿,意境蕭疏,具有獨特的風格。|明代竹畫家蜂起,王紱畫竹名馳天下,技藝高超。徐渭(字文和長)創雪竹的方法,所畫極為精絕。有人評論說:"徐文長先生畫雪竹,純以明代瘦筆破筆燥筆斷筆為之,絕不類竹;然後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間葉上,罔非積雪,竹之全體,在隱約間矣。

一分為二 與 合二而一——高考語文分析、綜合能力例析

同理可知,本段也屬並列關係語段(首層有兩處)。其意義所指是各構成部分(三塊)內容的並存或相加,是"合三而一"(可看成合二而一的變體)。

運思至此,就不難得出答案:宋元明時期竹畫家蜂起,風格獨特,技法高超。

· 注:題中的豎線和序號為筆者所加。

(原創)原文發表於《試題與研究》2004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