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驚蟄過後,大家感覺到氣溫回暖了嗎?雖然多數人可能還不怎麼出門,但春季確實已經來了,而且經常是“乍暖還寒”:

晝夜溫差大、多雨、風寒溼熱交替……

這些因素都很容易降低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使春季成為感冒、發燒、咳嗽等各類流行病的高發期,還可能誘發某些心臟病、肝臟疾病。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不少人常說“春捂秋凍,一年無病”,那具體應該怎麼“捂”才能防病強身呢?

1

春捂有必要?

捂好了能擋3種“邪氣”


春天氣溫回升之後,大家都在減衣服,這個時候“捂”,有沒有必要?有!


中醫認為,外界的風、寒、暑、溼、燥、熱等進入人體後能引發疾病的因素,都可稱為邪氣。《素問·欬論》上講,“皮毛先受邪氣。”也就是說體表是最先感受到邪氣的,也是最容易被邪氣入侵的。


所以,在春季我們應“捂”好頭、脖頸、手、腳踝等皮膚薄弱的部位,注意保暖和防風,有助於抵擋3道病邪。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1

風寒:感冒、心腦血管疾病

每年冬春交替的3月~4月,都是流行性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一方面,較低的溫度使體表毛細血管收縮,新陳代謝變慢,以致於上呼吸道粘膜的免疫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多種呼吸道感染疾病容易乘虛而入,比如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


另一方面,早晚溫差大,寒冷時血管收縮、阻力加大、血壓升高,容易增加血壓波動幅度。一旦引起肌肉血管痙攣,有幾率誘發冠心病、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等。


【症狀提示】周身疼痛,無汗、舌苔薄白、血壓不穩、畏寒怕冷、四肢僵冷、鼻塞、流涕、打噴嚏等。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2

寒溼:關節炎、皮膚病

春季雨水增多,而氣溫較低,就容易產生寒溼。特別是陽氣不足、骨質疏鬆、肝腎虛弱

的中老年人,如果長時間被寒溼侵擾,可能會讓經脈痺阻、血流不通。四肢末梢如果得不到滋養,出現關節炎和皮炎溼疹的可能性比較高。


【症狀提示】肢體關節冷痛重著、轉側不利;痛有定處,遇寒加重;手足不溫;小便清長、夜尿多;大便溏洩或便秘;舌淡,苔白滑或白膩。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3

春燥:咳嗽、脾胃病

春季中後期,外界大量陽氣升發,引動人體內的鬱熱隨之往外散,容易出現春燥的狀況。如果連續幾天氣溫超過20℃,還要當心燥邪引發肝陽上亢、脾胃內熱。


肝陽上亢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之一;同時,肝氣不疏、肝火旺盛也可能侵犯脾胃,造成消化系統內分泌失調,誘發一系列消化道疾病。


【症狀提示】咽喉腫痛、口鼻乾燥、煩躁失眠、大便燥結、血壓不穩、消化不良、腹脹、胃食管反流等。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2

“捂”也有講究!

4個誤區可別犯


很多人把“春捂”簡單理解為多加衣服,其實這並不十分準確。“捂”也要講究

合適的時間和方法,否則不僅達不到保暖防風的效果,還可能損害健康。


1

衣服越多、越厚越好?

假如衣服過多且不透氣,一旦大量出汗,反而容易著涼生病,或者產生內熱、引發上火症狀。專家建議氣溫在15℃以下時,可適當保暖;當氣溫超過20℃時,可適當減少衣物,儘量以不出汗又感到溫暖為準。


2

出不出門都穿一樣?

因為居家和外界的氣溫有差別,所以穿衣厚度也應該有區別,不然冷熱交替

容易造成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


3

上厚下薄露腳踝?

其實由於下肢距離心臟較遠,所以末梢血管的溫度更低,特別是腳踝、腳趾等肌肉較少,熱量流失更加嚴重。如果大家只注重上身保暖,而下身穿很薄的衣物,對關節的保護不利。建議大家以“上薄下厚”為主,具體可根據自身條件調節。


4

頻繁穿脫?

春季一天當中的氣溫就可能變化很大,但切忌頻繁穿脫衣物,以免著涼感冒。建議大家微微出汗時,先回到室內無風處,再脫掉圍巾、帽子、外套等適量衣物,而不要在室外有風處穿脫衣物。


3

驅寒防風、除溼潤燥

4樣“法寶”巧過春


想要健健康康地度過春天,僅僅會“捂”是不夠的,還要能及時調整體質,趕走體內的“邪氣”。這裡就為大家介紹幾個簡單的養身方法,有助於防病強身,有需要的人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1

疏風驅寒通絡方

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受到寒邪、風邪的侵害,通過疏風散寒可以通絡活血,預防風寒引起的關節疾病。


疏風驅寒通絡方


【材料】杜仲30克、白朮15克、山茱萸12克。


【做法】內服方法是加水5碗,煎取2碗,早晚飯前30分鐘服用;外敷方法是將藥渣裝入藥包,趁熱熥疼痛部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


【功效】補腎陽、助脾陽,增加督脈中的陽氣,驅散風寒。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2

生津潤燥方

春燥容易導致腸燥、津液不足,使大便乾燥、不通暢,而桑葚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緩解春燥導致的陰液不足。它可以直接吃,也可煮水飲用,如果口鼻乾燥、咽喉疼痛症狀明顯,可以適當食用。


生津潤燥方


【材料】桑葚12克、銀花10克、淡竹葉10克。


【做法】放在一起煮15分鐘左右,作為代茶飲即可。


【功效】對於腰膝痠軟、肝腎陰虛和頭髮早白,食用桑葚能起到明目、烏髮的作用。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3

益氣祛溼方

愛熬夜、消化功能不好、飲食不規律、喜食肥甘厚膩食物的人,很容易在體內積聚溼氣,形成溼熱體質。此時就要做到清淡飲食,切勿滋補過度;不抽菸喝酒、少熬夜、多運動出汗。


益氣祛溼方


【材料】生山藥、生黃芪、赤小豆、白茅根、蘆根各10克。


【做法】上述藥材煎煮20分鐘,即可飲用。


【提示】有健脾、益肺、補腎、祛溼的功效。


“春捂秋凍”有必要?捂不對更易感冒發燒!散寒祛溼4杯茶快收好

4

參芪姜棗茶

風寒溼容易侵犯上呼吸道,進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本身就有肺氣虛的人,春季在散寒祛溼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補肺。


參芪姜棗茶


【材料】西洋參6克、黃芪15克、生薑9克、紅棗4~5枚。


【做法】開水沖泡20分鐘左右即可。這款代茶飲可以經常喝,專家推薦每週3~4次。


【功效】能補氣、止咳化痰、調節胃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肺氣虛症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