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史東:線上醫療帶給我們新的展望與思考

“ 未來的醫療可以採用線上、線下聯動,在完善醫保並多種支付形式的基礎上,針對線上病人進行有目的的分類抓取。”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數萬,眾惶恐,舉國防,幸國民同心,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萬民同心,共克萬難。

俗語說:“時勢造英雄”“時代造機遇”,特定的歷史條件凸顯出不同的英雄,每個時代也可以創造出無限機遇,2020這個跨世紀的時代,線上醫療蓬勃發展…

專訪史東:線上醫療帶給我們新的展望與思考

本次記者連線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的簽約專家——史東主任,通過與史主任的電話交流,深刻感知到了史主任的態度和藹與謙遜,他稱此次參加義診時並沒有想太多,非常時期上不了前線,那就在線上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國家和社會做一點貢獻,希望國家和社會都好起來。同時史主任對線上醫療的美好前景進行了展望,正如他所說新事物在發生、發展之前必將經過一番艱苦的對峙與掙扎,當經過一系列的涅磐後便會得以真正的重生。

史主任稱:未來的醫療可以採用線上、線下聯動,在完善醫保並多種支付形式的基礎上,針對線上病人進行有目的的分類抓取,比如邊遠山區人群、老年病人群、粘合度高的自有線下病人,將這幾類病人定位為線上病人,可以減輕這部分病人時間上的耗費,二來可以減輕此部分病人金錢上的負擔。

另外針對一些疑難病人,可以做遠程專家會診,北京聚集了80%以上全國知名的專家、通過遠程會診可以使受地域限制、醫療資源限制、醫療技術水平限制的患者享受到大專家的指導和診治。

史主任在此對提供支持的平臺方也提出瞭如下要求:齊全的資料上傳、在圖文當中設定固定的模板套餐如固定的問診短語、心內科通用的檢查項目套餐、病人的病理概述等,要求醫助或護士提前對患者進行問診及初篩等獲取基礎的臨床資料。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問診平臺良莠不齊那麼對於醫生以及患者來說,選擇平臺是至關重要的,在選擇時一定要關注平臺方醫生的知名度、醫生的數量等,對於患者來說,此平臺操作是否方便易懂,因大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群體,對於電子化操作不是特別方便,所以要求患者端一定要易於操作使用。

史主任還說,對於此次疫情,奔赴前線的醫生,能夠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安危,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防控疫情的過程中,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崇高的職業操守傳遞安定人心的力量,而民間的守望相助,同樣也散發出脈脈的溫情,這才是真正的醫患關係,史主任稱此次疫情期間患者們的就診的態度上比以往有所改變,醫患之間的依從性要好於從前,比如他此次參加華醫心誠攜手39互聯網醫院的義診當中接觸的一例病例,當時有位患者在諮詢中,發現他的症狀不典型,當即判斷為非氣質性病變,應該諮詢其他相關專業專家,病人隨即聽從了他的建議,有的放矢,最終病人症狀得以緩解。正如史主任所說:“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通過線上話療方式放鬆他們的心情,用寬心安慰的話語來和患者交流溝通。在此作者也藉此呼籲大家,請善待您身邊的醫護人員,他們才是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天使……..

史主任表示隨著互聯網醫療的普惠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很快就會進入千家萬戶,讓更多的老百姓體驗線上醫療的便捷,與此同時全體醫者也要思考,如何讓它變成一個雪球,使之迅速的滾動起來,通過不斷的完善凝聚在一起,它就不會散掉,惟有靠大家的齊心協力,激發出彼此心中的大我,共同砥礪前行,定能將互聯網醫療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造福全國人民!

專家簡介

專訪史東:線上醫療帶給我們新的展望與思考

史東教授

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簽約專家 。

醫學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醫學院七年制,天津起搏電生理學會青年委員,天津心臟學會 理事,擅長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累計完成冠脈支架置入2000餘例(每年急診PCI約80例),射頻消融術800餘例(包括冷凍球囊消融房顫近100例),起搏器植入術150餘例,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