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導語:

說到“來日方長”,我們總覺帶有幾分文藝的慢生活態度,可是通過這次疫情,讓所有人都被打回了現實:人這一生,每過一天就是少活一天,哪有什麼來日方長,只有日子越過越短!


關於“來日方長”,我還是最喜歡這樣一句話:“山低海淺,何懼路險;來日方長,琴瑟天荒。”

你說山不高海不深,奈何去路艱險;你總說日子還長,可是哪裡是地老天荒?

是啊,海子也曾發出對現實的感慨,寫下蒼涼壯闊的名句:“明日天寒地凍/日短夜長/路遠馬亡”。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疫情無情,我們見到了許許多多毫無準備的離別,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我們還有無數的話想說,可是聽的人卻再也沒有機會聽到。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無情之下,我們不得不接受世事無常。

長久以來,我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的手段,意圖掌控我們可以掌握的一切,儘可能地去改變我們想要改變的東西。

於是,大家都養成了一個心理習慣:凡事先緩一緩。

然而,殊不知,時間一直在悄悄偷走我們做選擇的機會。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人的意志力是消耗品

心理學家早前為了證明人的意志力是有限,並且意志力是一種消耗品,做過許多實驗。

其中一個實驗是,心理學家將一群人分成三組,讓他們一同去看一部催人落淚的電影。要求第一組的人不許掉眼淚,要求第二組的人必須掉眼淚,第三組的人則不做要求。

最後電影結束,讓這三組人都將手放入冰水中,看他們能忍受多久。

結果,不做要求的第三組能忍受冰水的時間最長,被強制要求了哭和不哭的小組,都沒能堅持多久。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還有的實驗是:心理學家把學生分成兩組,站在一個烤箱前,烤箱裡正在烤的是香氣逼人的巧克力餅乾。待餅乾烤好之後,則要求一組學生可以任意吃,另一組不可以吃。

緊接著,讓這些學生都去做一道難度非常大的數學題。

果然不出所料,那組被要求可以隨意吃餅乾的學生,做數學的結果更好,而且做題持續時間更長。

因此,如果你的意志力非常有限並且會因為其他因素而被逐漸消磨。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比如你一月前曾發誓過要一定要學會毛筆字,可是由於你磨磨蹭蹭購買毛筆、墨水、毛氈等物品,這樣的決心逐漸被沖淡。

比如你新年之際立下目標,今年一定要有存款,可是由於你的拖拉,總想在下個月再開始存錢計劃,最後到了年底你依然“身無分文”。

人通常在有決心的那一刻,無比堅定,無比激動,無比真誠。可是事情的發展程度更大程度取決於你的行動力和耐心。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因此,別再說:“等我有時間了就要......”別再說:“沒關係日子還長慢慢來......”別再相信“來日方長”,我們就要“及時行樂”。

人生沒有太多的預備時間

最近翻看《奇葩說》以前的節目。有一位選手花希說了一句話讓我非常難忘:

“人生很弔詭的那個地方在於:你往往很動心的那個時刻,都是在你還沒準備好的時候遇到。當你準備好一切卻很難找回當初動心的那個瞬間了。”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想了很多次要給父母買的那款泡腳桶,你考慮了很久的那個學習機會,猶豫了很久沒有說出口的一句“對不起”,遲疑了很長時間的一個表白......

我們嘴上總說著“時機還沒到”、“還有很多時間呢”、“再認真想一想吧”、”“算了吧,應該不會成功”。

我認為,平庸的人最惡的地方就是,總在猶豫中逃避卻還裝作是完美主義。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為什麼最惡呢?因為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初心,辜負了自己心動時刻的那一瞬間。

除此之外,花希還有一句話更讓我驚訝,驚訝於他那種敬畏時間的態度。

“失去這件事情在於太突然沒有時間點,我們才會覺得惋惜。可你如果給失去一個時間點,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結束我所有的遺憾。當失去那一刻來得時候,甚至連一絲惋惜都沒有了。失去這件事情本身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的一課: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人最怕失去,可是人卻不知道,“失去”有一個最強的敵人是“時間”。

當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治癒“失去”帶給我們的傷害的時候,這樣的傷害會降低到最低。

說到這裡,再談“來日方長”,我竟覺得這個詞帶有一些諷刺。

人類終究敵不過時間和變化,因此,過多的等待,就是一種自我傷害。是浪費那一次的心動,也是浪費那時的初心。


今日話題:經歷了這次疫情你有什麼感悟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