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不管土豪與否,我們都建議你不要錯過這段視頻:


最近,騰訊雲落地在上海市靜安區的“AI+政務”、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開發的“AI+醫院”場景,列入了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一起來看看 AI 來給上海帶來什麼吧:


AI+政務,用數據重建“數字靜安”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從瞬息萬變的大數據中,我們將有價值的部分抽取出來,結合數據渲染與3D地理信息空間,建成了一座實時、立體、可交互的3D城市。

—— 騰訊雲 RayData 工程師


藉助騰訊雲RayData大數據可視化管理系統,你可以從 3D 視角,對不同維度的政務數據進行可視化管理 ,多視角、多層次剖析數據,輔助政府管理部門進行有效、快捷的決策。


想要了解“人”?你可以用 AI 來進行人口預測,瞭解常駐、工作、日間、夜間人口信息。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這有什麼用呢?別急,再加上學位數據、養老設施現狀數據試試——AI將能夠根據人口年齡結構輔助教育、民政部門進行最優化設施規劃。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有了科學的輔助規劃,區域資源不均勻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少。


提到城市規劃,這套方案還能綜合交通、配套、商業信息,模擬不同目標下城市發展和擴張情景,讓你看到十年後靜安區大概率會是什麼模樣,從而對公共服務設施做最優化佈局推薦。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企業的發展情況左右著本地的經濟活力,但很多管理者會發愁,好不容易規劃了一個高新產業園,該找哪些企業入駐?後續又該怎樣持續跟進企業的經營情況?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依然還是數據和分析。從最根本的產業數據,到招聘數據、寬帶續租數據、工商數據……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數據被AI喚醒,並聚合成樓宇級別的評估指標:工作飽和指數、經濟景氣指數、稅收水平預測等等,輔助管理者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政策方針,留住最優質的獨角獸企業。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引入AI 開通精準預約後,患者的入院轉化率從10%左右提升到了60%,醫院同行知道後都震驚了。


你也許要問:為什麼入院轉化率高是好事?


這當然不是醫院盼著患者住院。而是現實中存在很多看錯科目、找錯專家、小病大看等情況。排長隊後被告知得換個科目、或者進去看一分鐘就因為醫生不擅長而婉言打發出來,相信許多人都經歷過。


但誰可曾想過,醫生也不好受。自己明明一肚子治療疑難雜症的學問,卻因為名聲在外,天天被得了個感冒傷風的、或是壓根非己所長的患者來問診,久而久之,積極性自然大受影響。


區區一個掛號不精準的問題,不僅導致入院率低下,也浪費著醫患雙方的時間。這便是 AI 用來小試牛刀的第一個痛點。


一方面, AI 會通過OCR 和NLP技術識別並自動分析患者的檢查報告,同時結合以往的病例,幫患者在一分鐘內匹配併成功掛號到最適合的醫生


這僅僅是 AI 醫療的第一步,隨著治療的深入,AI 還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智能問答、腫瘤早篩、精準複診等服務,還能方便醫生直接瞭解患者過往病史、用藥忌諱。AI 專科助手的引入,還可以為醫生提供疾病早期、個性化診療,不良事件預警等服務。


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能讓專業的人從過去冗長的、低效的環節中解放出來,讓 AI 把這些雜事給做了,而且做得更好。


當然,不管是酷炫達觀的3D 城市,還是簡單可人的 AI 助手,背後都是騰訊雲、騰訊大申網和合作夥伴沉澱多年的技術成果。


讓複雜的東西變簡單,這大概就是雲的魅力吧。


我們用 AI 造了一個“3D 上海”,挺聰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