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 濱海新區企業打造石油工業“海上超級工廠”總裝廠

昨天上午,記者驅車來到我市世界一流港口建設重點項目──天津港大沽口港區臨港博邁科2號碼頭工程(以下簡稱新碼頭)現場。相比沿海岸線正在進行的碼頭樁基作業,更為搶眼的是岸邊總裝場上,一座座形似在建房屋樓體的“建築”。放眼望去,這些“建築”稍矮些的大約有兩三層樓高,高的則有七八層樓高,仔細看去每個結構又都有所不同,有些配備了猶如大型鍋爐煙囪般的裝置,有些則安裝了紫色綠色等顏色各異的管路……


看到記者充滿探究的目光,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文成舉起手中的項目模型,笑著為記者解惑:“你看,這艘形似巨型船舶的就是用於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測開採的‘海上超級工廠’,我們專業上管這個叫‘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是集生產處理、儲存外輸及生活、動力供應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海上生產設施。建造這樣一個‘海上超級工廠’,簡單來講,需要在船殼上部加裝電氣、化學注入、原油分離等諸多模塊,再進行系統調試安裝。你看到的這些‘建築’就是要加裝在船殼上的各種模塊。博邁科作為落戶濱海新區的海洋工程製造企業,目前做的,通俗一點說,就是為澳大利亞、巴西、意大利、北美等眾多國際高端能源和礦業企業按需設計並集成建造各類模塊產品。”


“2月25日,我們就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陸續開始復工。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會坦誠地跟國外客戶介紹國內尤其是天津的疫情防控情況,市交通運輸委、濱海新區政府等相關部門都給了我們很多支持。正是看到我們政府部門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以及企業自身嚴格的防疫舉措,客戶對我們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訂單並未受到疫情影響。現在我們已經有3000多名員工正式復工,模塊建造、新碼頭施工都已有序展開。”彭文成告訴記者,“你看,那邊正在海上裝船的我們專業上叫‘RISER模塊’,它就是我們承接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海上超級工廠’項目17個模塊中的一個。由於新碼頭還未建成,即便已經擁有了總裝能力,還是需要將這些模塊運走進行總裝。不過,今年11月新碼頭竣工後,我們就可以把船殼直接拉過來,將自己設計建造的模塊直接在船殼上進行拼裝,到那時我們的產品將不僅是一個個模塊而是一整座‘海上超級工廠’。”


因為造價高、難度大、技術層級複雜……“海上超級工廠”一向被稱為石油工業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如今,這一“明珠”也將在不久後於天津“誕生”。對此,彭文成打了個比喻:就好比從“汽車配件廠”直接升級為“汽車總裝廠”,真正實現了從設計、加工到生產、運輸全產業鏈條的“交鑰匙”工程。“這不僅實現了企業裝備製造水平的大幅升級,更代表著天津海洋工程製造業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穿過模塊林立的總裝場,來到海岸邊。沿著狹長的海岸線,各種海上作業和碼頭基建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現階段正在進行混凝土預製方樁打樁作業,已經完成了470根,還差300多根。”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邊指著水面上錯落有致的樁基邊說,估計到5月打樁作業就會全部結束,之後工程將陸續進入梁板施工、面層施工、吊車設施安裝等環節,預計11月中下旬碼頭工程就將全部竣工。


“新碼頭一建成,我們就會立即投入到‘海上超級工廠’的建造之中。1月15日我們就與國際知名FPSO總包方簽署了初始合同額為1.31億美元的項目合同。合同中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上部模塊建造是公司的傳統業務,而後續的模塊與船體連接總裝及調試就會在新建碼頭完成。這一項目的實施將填補天津地區在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總裝業務領域的空白。”彭文成告訴記者,“要知道,僅從出口額粗略估算,像我們正在做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海上超級工廠’這樣等級和規模的項目,目前做模塊,也就是‘配件’,出口額大約為2億美元;如果實現總裝,一整座‘海上超級工廠’的出口額將直接提升至15億美元以上。”


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吳章華坦言:“這幾天,國外客戶看到企業復工復產都對我們很有信心,也很支持。能夠快速實現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快新碼頭建設,特別感謝政府部門的幫扶。濱海新區成立專門的服務團隊,幾乎每天都跟企業聯繫,為我們定製了點對點復工人員直達大巴,還幫助安排了返津人員的隔離酒店,為企業解決了一系列困難。市交通運輸委則通過高效的網上審批流程快速為企業辦理了復工復產的相關手續。市港航局更是通過變‘串聯’為‘並聯’的方式,僅用兩個月就為新碼頭辦理好了相關審批手續。”


望著建設中的新碼頭,彭文成眼中滿是期待:“我們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現在的手持訂單總額超過57億元人民幣,技術水平也走在了中國前列,可以說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如果說成為‘海上超級工廠’的‘總裝廠’是企業的短期目標,那麼未來,我們希望可以完成整個油田的‘交鑰匙’工程,助力濱海新區乃至天津海洋工程製造業行業的跨越式升級。希望未來在這個行業裡,成為天津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