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廈門市教育局推系列舉措,操作層面給出六大“錦囊”

特殊時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廈門市教育局推系列舉措,操作層面給出六大“錦囊”

雙十中學開展親子共讀活動。

  具體開學時間還不明朗,不少家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家長向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求助:“孩子上網課吊兒郎當,幾乎整天都在玩遊戲,軟硬不吃,如何是好?”在一些班級家長群,不少家長也是大倒苦水:“快要被‘神獸’逼瘋了。”

  “如何才能和孩子‘相看兩不厭’呢?”教育專家說,家長應該抓住這段難得的親子時光,化危為機,修復親子關係,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現象1】

  假裝在上網課 其實一直玩遊戲

特殊時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廈門市教育局推系列舉措,操作層面給出六大“錦囊”

松柏中學舉行“18歲成人禮”活動。

  家住前埔的朱女士,為上初二的兒子傷神。朱女士說,剛開始上網課,兒子還會裝模做樣看一會,後來慢慢開小差了,發展到現在,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著電腦說要上網課,其實是在玩手機遊戲。

  “說他一下,他急起來就頂我一句‘我學不學,關你什麼事’。明年就要中考了,這種學習態度可怎麼辦?”朱女士憂心忡忡。

  【支招】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 關注異常情緒和行為

  因為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正成為家長們普遍面臨的一大煩惱。

  針對這個問題,市教育局在昨日下發的《致全市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學習、生活有規律。同時,確定好雙方都認可的規則,明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時段、時長和內容等,並認真遵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信中說:“在這樣特殊的學習生活日子裡,家長要保持平和心態,共同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調適。”

  市教育局還從操作層面,給出了六大“錦囊”:1.樹立良好的心態,共同珍愛生命;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共同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3.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共度有序的家庭生活;4.辯證地對待網絡學習和電子產品,共同遵守電子產品使用規則;5.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共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6.關注孩子的異常行為和情緒,及時尋求外界的支持與幫助。

  【現象2】

  孩子軟硬不吃,這該如何是好?

特殊時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廈門市教育局推系列舉措,操作層面給出六大“錦囊”

集美中學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

  “打也打不得,說也說不得,實在是沒轍了!”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讓謝女士頭疼不已。

  謝女士說,她兒子最近上網課很應付,必須要有人盯著,作業拖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完成。好言相勸,他不聽。有一次,她被兒子氣炸了,拿起繩子打了兩下,結果兒子做出極端的舉動,把她嚇壞了。事後,她跟兒子交流,兒子也認識到自己錯了,但學習態度上並沒有多大改觀。

  “12歲就進入了叛逆期,這該如何是好?”謝女士很無奈。

  【支招】

  孩子激動時,家長先按下暫停鍵

  “謝女士遇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雙十中學德育處副主任王翠霞說,出現這種狀況的孩子並不都是“問題學生”,也有平時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這與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有關。

  王翠霞說,小學高年段到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情緒管理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中一種表現,就是很暴躁,愛發脾氣。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一定不要激化矛盾,不要硬碰硬,而是要按下暫停鍵,等到雙方情緒穩定後再理性溝通。

  “孩子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麼去應對。”王翠霞說,開學延期,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親子矛盾也會增加。家長要允許孩子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可以適當玩玩遊戲。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們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勵,少一些管制和嘮叨。

  王翠霞提醒,在親子關係和學習上,家長應該把親子關係放在前面,先建立好親子關係,再來處理學習問題。親子關係處理好,孩子才會放下盾牌,放下戒備。

  【現象3】

  突然“生活無法自理” 事事依賴父母

  有些家長髮現,這個假期孩子突然變得“生活無法自理”了,大小事都要依賴父母。

  家長陳先生說,有一天,他女兒上網課鬧鐘響了沒聽見,睡過頭了,還埋怨他:“為什麼沒叫醒我?”“這不是你自己應該做的事嗎?怎麼還要爸爸媽媽當你的‘小秘書’呢?”陳先生說了幾句,沒想到女兒脾氣上來了,把自己關在屋裡,也不出來吃飯。

  【支招】

  家長先反思,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故宮小學校長何雅琳認為,孩子出現拖拉、依賴、自律不足等狀況,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有關,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家長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怎麼去解決,這是需要學習的。家長改變了,孩子也會跟著改變。

  何雅琳說,學校一直提倡開家庭會議。全家人坐到一起,把近期遇到的衝突、問題擺出來,大家敞開聊,用理性、平等的方式對話,才能聽見孩子真實的心聲,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是需要教的。”何雅琳說,孩子遇到問題,讓他自己解決,若解決不了,這時,家長可以問:“你需要我的幫助嗎?我應該怎麼幫你?”而不是冷眼旁觀:“你怎麼連這個事情都做不好!”

  何雅琳說,家長要做的,是教給孩子方法、策略,跟孩子一起商討,通過思維引導,給孩子指出一條解決問題的路徑。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通過訓練,讓孩子養成習慣,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

  【鏈接】

  十大舉措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針對這幾個案例,市教科院教科室主任、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負責人高思剛認為,親密的親子關係是預防和化解家庭矛盾的關鍵,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建議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在親子溝通過程中,多一些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多一些溝通協商,減少可能產生的誤會;多一些體諒關愛,儘量減少矛盾衝突。

  據瞭解,我市已經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提升行動,提出十項工作舉措。其中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今年將推動開通24小時學生心理援助公益熱線,並組建市級學生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專家隊伍,分級分類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危機干預。

  疫情期間,市教育局已及時啟動教育系統心理援助熱線和網絡心理輔導,為廣大師生、家長等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服務。

特殊時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廈門市教育局推系列舉措,操作層面給出六大“錦囊”

(廈門晚報記者 郭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