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想起《臺北的機場》中的一段對白:飛機轟鳴聲中,男執著地問,告訴我,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女幽幽地回應,我從來沒有要求你愛過我……

男女間的愛,男人與事業的情,求職者與單位的緣……過了30,彷彿一個分水嶺,已經不允許我們繼續幼稚下去了。

當我們面對無力把握的愛,無法企及的情,無從掌控的緣;與其糾纏、頹廢、徘徊,不如打破幻想,堅守本心,勇敢面對。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學會選擇放手,學會曲徑通幽,學會自我調整……只要相信自己,何處不是起點?

到了30歲,不想再刻意的去取悅誰了,包括企業,不喜歡可以離遠一些,或者換掉。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

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這時的我們,有一定的閱歷和眼界,也不缺像春天一樣蓬勃的野心,但這並不能確保我們萬無一失所向披靡。

成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或許,不經意間我們就擁有了它;或許,上下求索多年,卻總差臨門一腳;甚至有可能迷失自我。

很多玄幻仙俠小說,都會提到這樣的場景:吃天材地寶可以快速增加功力,但到一定程度依然會遭遇瓶頸,想要突破境界,必須悟;否則輕則走火入魔,重者灰飛煙滅。多少人飛蛾撲火般,不惜以身試險,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緣,但真正成功者又有幾人?

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很多時候,上帝也無能為力,能幫助我們的只有自己。

三十多歲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年齡段。挺過去了,前途不可限量;一時的失意,也不必全盤否定。

有實力走得穩,有運氣走得快。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實力,加運氣,才能保證我們笑到最後。

很多時候,難的不是銘記,而是遺忘。在我們幾十年的經歷中,往事濃淡,有些人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成長一次;有些苦痛需要默默地承受,歷練一次,豐富一次。

世間的成功莫過於兩種:一種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另一種是柳暗花明,峰迴路轉。這個年紀,我們輸得起,也耗得起,因為我們不老,還有捲土重來的資本。

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30歲,遇到瓶頸不見的是一件壞事,至少表明我們已經無限接近成功,近到觸手可及。

事業陷於瓶頸,我們可以迴歸家庭,我們可以寄情音樂,我們可以與書本為鄰……殊途同歸,家庭給我們精神的動力,音樂讓我們獲得內心的寧靜,書本就是智慧的化身……

屢遭挫折,但不要失去自信。一時的失意,不能否定我們的優秀;一時的成功,也不能證明我們的卓越。有目標,有信念,承受變化,製造進步,這是我們在成功之路上,必須堅持做的事。

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微小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要尋求更大的成功,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走向成功,形成一種勢。我們既要學會造勢,也要懂得相互借勢。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不斷尋找內心深處的東西,不斷的反思和否定自己的一些思維模式。人都是有惰性的,而成功只是生活微小的碎片。我能堅持,是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以放棄什麼。

成功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擇一些寬容的人,一些富有正能量的人,一些好學的人,潛移默化中,我們也會變得豁達,變得開朗,變得睿智。這是比暫時的成功更珍貴更值得珍藏的財富!

中年危機的背後,原來是30歲埋下的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