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良: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接上文

通篇觀覽,整幅佳構充滿著不可遏止的生命湧動。

陳海良: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揮運之間,點畫隨機生髮,那富有彈性的單個筆畫與筆畫之間,在指與腕乃至臂與身的高度協作配合中,“執”“使”“轉”“用”,情緒於無形中自然運發,通過呼應、穿插、組合以及粗與細、長與短、潤與枯、順與逆、疾與徐等,最終營造出一種形散而神不散、氣脈充盈的瀰漫、流動之感。

“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這幅作品貫以常見的圓轉、鋪毫、刷筆來表現草書點畫的光潔與圓潤,以及其書體的流美特質;間或運用少量的絞鋒、破鋒、頓挫和提按等,來增加體現點畫的粗細、運筆過程的豐富性以及整體章法的虛實明暗。

陳海良: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桃花詩》 30cmx68cm 紙本水墨

復觀佳作,書者似無心於點畫的經營,行筆全繫心中自然表達事物及由此事物所激發的情感驅使,雖驅筆而書,但書寫本身似乎已退居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任情恣性之際,行筆的速度與力量,結構的開闔與欹正,行列的穿插與跌宕,墨色的潤澤與乾枯……都依附於彼時情感的支配,全無預設,妙不可復!

此幅狂草亦是時間與空間性絕佳演繹的典範。其時間性表現在以作者情感為內驅力的線條揮運中。故而,其草書線條的表現力是極強的,是通過情感的催化,而致使線條的無窮變異,而這變化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情緒變化過程,性急必有所動,線條的律動劇烈、激情澎湃。

陳海良: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性緩用筆沉著,線條沉穩而厚朴,這種緩急迭出,隨情感的自然流淌使線條的表現充滿了豐富內涵,反映了一種潛在的內化的生命意識,情緒變化也由“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而後“浩浩乎沛然矣”,最終達到“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焉”的境地,也體現出了作者以心傳心,由對自然、人生的體悟轉化為萬物之理,生命之理。

其空間性的演繹更是將作品的大章法推向了極致的高潮!

陳海良: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作者:陳海良,江蘇常州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創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展評委

師從尉天池、馬士達等教授(中國唯一楷、行、草書全國一等獎獲得者)當代行草創作代表人物

想了解更多陳海良相關諮詢,及陳海良書法鑑賞收藏,請在後臺留下聯繫方式,我們將有專業人員與您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