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文|叮噹情感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自家菜園子有兩個特點,離家近、方便打理;採摘方面、隨時享用。比如:農村老家,在我家房屋左邊,媽媽用竹籬笆紮起100平方大小的菜園子,經過媽媽的精心打理,這片菜園子讓我們全家一年四季吃上新鮮的蔬菜。

近些年一些城裡人閒暇時來農村旅遊,看到老家各家各戶綠油油的新鮮蔬菜,忍不住駐足欣賞,拿起手機相機啪啪啪的拍照片,久久不願意挪動腳步,回城之後急忙開闊屬於自家的菜園子。

城市和農村不同,農村地廣人稀,城市是高樓林立,城市是寸土寸金,條件的不允許,把大多人這一願望拒之門外。然而困難就擺在那裡,總有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突發奇想硬是開闢出屬於自己的菜園子,不過有一些在我看來,不乏有一些“土豪”的行為。

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霸氣的“菜園子”

下圖是一樓李奶奶的小菜園,你沒有看錯,是用一個浴盆改造的菜園子,是不是夠霸氣?去年李奶奶家房子重新裝修,原先好好的陶瓷浴盆遭到棄用,丟了怪可惜,賣了一時沒人要,當垃圾處理人家還要運費,打碎又不忍心。

李奶奶家在一樓,裝修工人把浴盆臨時放置在窗外陽臺下面,既不佔用公共區域,又不影響行人行走。去年春天李奶奶突發奇想,浴盆放在那裡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裝上土,種上鮮花或者蔬菜。

不知李奶奶在哪裡找來裝浴盆的土,在繁華的市中心肯定要花費一番功夫,緊接著撒下肥料和菜籽。這個小小的菜園子,李奶奶是一天看幾次,三天一打理,去年五月份長出一茬又一茬綠油油的蔬菜,雖然收穫沒多少,花費的精力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李奶奶很享受這個過程,這不冬天來了,種不了蔬菜,前幾天李奶奶剛翻完土,迎接春天的到來。

年前我碰到李奶奶,我說:“李奶奶今年菜園子收成如何”,她笑著說:“嗨!我就是瞎玩,你還當真,人老了,年齡大了,時間比較富裕,找點事情做了卻心煩”。

我特別理解這類想法,兒子一家結婚後過起小日子,週末能來一次算是好的,日常李奶奶孤零零一個人甚是孤獨,找點事情做,打發一些時間,還能收穫一些驚喜和喜悅,何樂而不為。

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同事的自家“菜園子”

同事小美自家陽臺種蒜苗有絕招,這些年她家裡空油瓶可算是派上用場,小美把空油瓶從上方剪開,瓶身高低大概保留30公分左右,然後裝上一些鬆軟的泥土,泥土高度距離瓶口2公分左右(加水)。找出發芽的大蒜頭,把蒜頭剝成一瓣一瓣,一個一個均勻的插在油瓶泥土裡,外面只露出個蒜頭尖,澆好水放在陽臺採光較好的地方,靜靜的等待一茬一茬綠油油的蒜苗慢慢長大。

小美家這樣的“菜地”有十多個,每年春秋季節這十多個瓶子基本夠一家人吃蒜苗。小美說:“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在這個過程找到樂趣,每當看到親手種植的蒜苗茁壯的成長,心裡有一種成就感,每當品嚐到自己種的蒜苗,心裡增添一些幸福感。如果算成本,單憑投入的精力,能買一籮筐蒜苗,不過這樣做給家庭生活增添許多樂趣,預計今年會種植更多,因為提前預留好幾個空瓶子。”

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她們的“土豪”,是缺少了解她們的心思

要說最為奢侈是劉奶奶,她的做法被我稱作為“土豪”行為,源於她對菜園子傾注獨特的感情,一直以來劉奶奶在城裡有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小菜地,幾年前這片菜地被拆遷徵用,劉奶奶就像寶貝被奪走一樣不捨。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劉奶奶沒有就此放棄,經過一番周折,在離家二十公里外的郊區租了一塊菜地,一年兩千多租金,有人日常幫忙打理,當然自己也可以參與其中,豐收的季節可以隨時去採摘。

劉奶奶坐著公交車前往打理菜地,來回要三四個小時,一年最多去個十多次,基本是採摘的季節前往。菜地經過別人的打理,長勢挺不錯,劉奶奶每次前往總要帶回一大堆,分給左鄰右舍,因此招來鄰里侃侃。

“劉老太你這菜忒貴了,我們可掏不起菜錢”,劉奶奶也很能賣關子,“嗨,誰說不是,十幾塊一斤的蔬菜,我送人也心疼,明年不種了,免得你們得了便宜還賣乖”,話誰如此,劉奶奶是種了一年又一年。

劉奶奶的這種行為招來很多人不解,一次我問她,“你這樣自個花錢來回折騰圖啥呢?”她說:“我也不知道圖啥,我就是挺享受這個過程。”

長期的接觸讓我有點理解她的這種“土豪”行為,劉奶奶多年養成的習慣,突然的改變,心裡難以割捨,為此不惜奔波幾十裡。菜園子更多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無法用錢來衡量它的價值。其實人生在自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做一些看似愚蠢的行為,滿足一下自我的念想未嘗不可。

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情懷,人人都有無可替代的念想

就拿我奶奶說,奶奶七十歲那一年,爸爸要把奶奶的一畝地“沒收”,不是真的沒收,是奶奶年齡大了,不適合再做重體力勞動,地不讓奶奶種,錢和糧食一樣不少,就這奶奶不同意,她委屈的說:“我種了一輩子的地,不種地我還能幹啥呢?我種我自己的地,憑什麼要剝奪我種地的權利”,奶奶是越說越激動,最後委屈的掉眼淚。

從此我們家誰也不敢再提不讓奶奶種地這件事,今年奶奶87歲,每次看到地裡的莊稼,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小麥茁壯地成長,讓奶奶心裡無比的親切踏實,這片土地養育了她,注入她的汗水,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對於奶奶來說,這不僅是一片土地,更多是一種情懷。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往日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一些中老年人,他們對從前的歲月,難免有一些情懷和念想,對於劉奶奶這樣的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滿足心中所想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居家種植要注意以下幾點。

1.種菜種花要施肥,肥料難念有些異味,如果因此給家人或者左鄰右舍帶來不便,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豈不是得不償失。

2.安全隱患的地方切勿種植,比如:房頂、陽臺的防盜窗外沿,附近有插頭,或者帶電的家用電器旁邊不要種植,既要做到自家萬無一失,又要心繫他人安危。

3.如果佔用公共區域,給左鄰右舍帶來出行困擾不可採取,選擇自家合適空閒地方,不擾鄰甚好。

4.居家種植的過程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切不可對此抱有太大期望,種植的過程,更多是體驗種植樂趣的過程,每一粒收穫帶著一份驚喜的心態,才能更好體驗出種植的樂趣。

  •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
奢侈的“菜園子”,刷新了普通人對“土豪”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