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出家之謎探尋:豪門原生家庭讓他對親情天然無感

弘一法師出家之謎探尋:豪門原生家庭讓他對親情天然無感

老年李叔同

從風度翩翩的豪門公子為何突然遁入空門?

眾人都知道他38歲那年出家,出家之前是豪門一等一的貴公子,在上海經常出入酒樓楚館、走馬章臺,而且已經有兩房妻子、兩個兒子,在事業上已經“二十文章驚海內”了,人生圓滿,為什麼突然就遁入空門、做了苦行僧呢?

弘一法師生前說:“勸大家不要把精力過多的放在猜測我為何出家,不如多用在佛法的研究上,幫助眾生找到渡劫自己的道路。”

弘一法師不願意過多解釋,出家之後也甚少提及家人,可見是真正的入了空門,斬斷了世俗的一切。他做事就是這樣的認真,皈依了空門就認真做起和尚來。

顯而易見,李叔同先生是醒悟到了“人生皆苦”的道理來,才立志學佛的。

那麼,李叔同先生出家之前都經歷哪些人生的悲苦意象呢?我翻遍大師本人的書信和相關名人回憶文章,嘗試為大家總結一下:

  • 豪門庶子,親情全無
  • 憂國憂民,報國無望
  • 情場失意,繁華閱盡

本篇著重聊下李叔同先生對親情的演變:

弘一法師出家之謎探尋:豪門原生家庭讓他對親情天然無感

年輕時期的李叔同

一、豪門庶子體會人間冷暖,從小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

李叔同父親在清朝官至吏部主事,和李鴻章有些淵源,後來辭官歸家,在天津一帶成為鹽商發跡,據說是當時的天津首富!幸運的是生在鐘鳴鼎食之家,不幸的是,李叔同是庶子,他出生那年父親已經六十多歲,母親是父親的小妾才二十歲出頭。父親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長兄開始負責他的學習,對他嚴加教管,李叔同的藝術修養和做事認真的品質也是這個時候打下基礎的。

同時,嫡母、兄嫂均是是念佛之人,李叔同幼時耳濡目染、與佛法頗為有緣,幼時便很享受誦經的空靈感。李叔同的母親說,在他出生時,屋外有喜鵲銜著橄欖枝,這被認為是佛慈祥瑞。

生在豪門雖然衣食無憂,身為小妾的母親在家裡並無實質性地位,身為庶子的他也難免被人低看,況且母子二人仰賴大哥生活,更是有所拘泥。李叔同直言不諱:“母親在家族內低眉順眼、謹小慎微的生活,我由此產生了自卑的傾向。”

可想而知,在豪門大宅內,失去父親庇護的李叔同對所謂長兄、嫡母……這些人非但沒有親情,反而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和恐懼,加上佛法的浸染,更讓他從小對親情有一種天然的冷淡,也一直影響到她對妻兒的態度。

比如:結髮妻子是奉了媒妁之言、母兄之命娶來的,主張男女平等的李叔同自然有種排斥。在康梁維新變法失敗之後,李叔同攜帶母親和妻子去了上海租界躲避清廷的追查。在上海,李叔同雖然娶妻生子,但依舊留戀酒樓楚館、走馬章臺,與上海有名的妓女素有往來。

二、母子離世、長子夭折,李叔同在世的親情全部幻滅

李叔同在書信中透露,長子早夭對他的打擊最大。可想而知,初為人父的李叔同感受過親情的召喚,一定極認真的想著如何做好一個父親,但是長子的夭折給了他一種虛幻的破滅。長子夭折後,俞氏又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但是李叔同對這兩個兒子十分寡淡。

緊接著,母親的離世給李叔同更大的打擊,這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似乎什麼都沒有了!李叔同攜手妻兒扶著母親的靈柩歸葬李家祖宅,但是到了天津卻遇到了二哥的刁難,認為李叔同母親是在外地去世的,靈柩放在家更是不詳。這對李叔同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李叔同把母親的靈柩直接抬進了老宅的大門,擺在大廳正中。他還在天津《大公報》上刊登《哀啟》一則,後面附上帶簡譜的“哀歌”二首。葬禮上,全家穿的是黑色的衣服,而不是傳統的白衣披麻戴孝;最讓人側目的是,李叔同在喪禮上邊彈鋼琴,邊唱悼歌。在世人的不解中,25歲的李叔同用這種異乎尋常的方式來感懷母親的命運,也發洩著對妻妾制度的不滿。

母親去世之後,李叔同離開妻兒去日本求學去了,在日本結識了福吉,據說福吉為他生了一兒一女,但是弘一法師從未外人道也,至今世人也不清楚他在日本有幾個孩子。

元配俞氏為他生的兩個兒子後來一直在天津長大,而久居南方的李叔同與這兩個兒子一年不見一次面,書信中也甚少提及,只有一次希望他們二人以後從事教育事業。李叔同每次迴天津,兩個孩子見了他“形同路人”,李叔同也似乎未有親近之感。

綜合來說,自長子夭折後,李叔同對他的孩子們都不是那麼親近了,也許大師慈悲,認為自己會克孩子的福氣所以才保持冷淡;家母喪葬,二哥的阻撓更讓他看透家族的虛偽無情。

三、性格奇特,從此“六親不認”

據人回憶,日本的岳母從李叔同房間出去後突然下了大雨,返身找李叔同借傘,但李叔同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對岳母說:“當初你女兒嫁給我的時候,並沒有說過將來丈母孃要借雨傘的。”令人忍俊不禁,可見當時的李叔同已經“六親不認”了。


弘一法師出家之謎探尋:豪門原生家庭讓他對親情天然無感

去日本求學時期的李叔同


人到中年,李叔同帶著日本妻子回到中國後,“成了不想成為的那個人”:他是個新式樣的人物,追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自己的婚姻卻是“父母之命”;母親是小妾,更讓他痛恨舊時代的婚姻制度,但是自己卻娶了一個日本的庶妻,還帶回了國內。

左右兩個妻子,或許唯有逃離更好。李叔同便去了杭州教書,在那裡,反而和自己的學生劉質平、豐子愷有著超乎師生之情的“父子情深”。但是,此時家道中落的李叔同並未對家裡的妻兒不管不問,日常開的工資都會拆分一部分郵寄到家裡的。

綜合來看,李叔同出家之前的人生悲苦之一就是豪門庶子出身,自小淡然親情;母親離世,長子夭折之後,親情全部幻滅!或許這也是他那麼欣然與世俗隔斷的原因之一了。

但是要說明的是,淡然親情並非李叔同遁入空門的直接原因,只能說是機緣的一部分,也並非是一種可憐的消極的避世,而是一種超脫痛苦的修行,修行圓滿就能進入西方淨土了!這是靈魂的一種崇高追求。正如他的學生豐子愷所言,先生出家應該是一件可賀的事情!

弘一法師出家之謎探尋:豪門原生家庭讓他對親情天然無感

初出家的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出家前的悲苦人生:慷慨之士,報國無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