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回拾金不昧的人

晚上例行坐公交車下班回家,上車往後走坐下,看到了座位上有一個手機。估計是誰下車的時候不小心丟的吧。沒想那麼多,就任它躺在那裡好了。還有一站快到站了,手機鈴聲響起。隨即拿起電話接起來,電話那頭的人問你在哪裡,我去找你吧。

心理活動不是沒有的,我也是一個希望快點回家的人,這樣一來,我就需要花點時間等人了。

手機不新不舊不好不壞,心理想著丟手機人的著急,也閃過婆婆的手機太慢了自己留著也行的念頭,就這麼在等著手機的失主尋來。大約等了半個鐘頭,失主來了,說些感謝的話,並執意要送我回家。我便跟著上了車,車上,兩個素未平生的人避免尷尬地閒聊著。我說,我真不知道我如果丟了手機第一件事應該幹什麼。她答說,掛失銀行卡,手機卡等等。她說她們家人經常丟手機,之前還丟過一個很貴的剛買的手機,心疼壞了。

我做了一回拾金不昧的人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聊天中,我簡單地認識了她,她有個明年就要上小學的孩子,她為她的孩子買了一個學區期房,從言談舉止中,覺得她家境富裕,僅此而已。下車後,我回家,她也回家。從此又變成了不再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她是這座城市裡普通女性群體中的一員,她是孩子的媽媽,也是媽媽的孩子,她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她有個愛人,有個溫暖的家庭。她也會有生活煩惱,也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她熱愛生活,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我能想象到如果我不給失主,直接關機走人自己留著的場景:我會心有不忍,每次看這個手機的時候,都會有心理負擔。但我想象不到我給失主的場景,這個人和他身後簡單的故事。

我做了一回拾金不昧的人

引申思考一下,如果我撿到的不僅僅是一部手機,而是一個對我而言致命誘惑的東西呢,我還能做到如此嗎?這道考驗人性的題目,取決於人的價值觀,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每個人都可能迷失內心真實的聲音,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你只需要確定你自己是誰,你是什麼樣的人,這是你的欲求做出的判斷還是真實的自己做出的判斷。

看哲學時,我學到了一點:當你作出的決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時,你就是自由的。這樣你就沒有被自己的私心所綁架,而是公平地站在了第三方立場上來整件事情並作出判斷。學習哲學讓我變得更開闊而自由。

我做了一回拾金不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