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藏傳佛教,作為藏區文化的一環,很多人都對此有著深厚的興趣,這個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的古老教派,屬於北傳佛教體系,與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並稱為“佛教三大地理體系”,又被稱為“喇嘛教”,與其他體系不同的是,它以密宗傳承為主要特色。

而提到藏傳佛教,很多人都會立馬聯繫到西藏,每次看“磕長頭匍匐在山路”的情形,都會被這虔誠的信仰所震撼,不過藏傳佛教文化可不僅僅是在西藏,而是遍佈整個藏區,在青海、四川的甘孜州、阿壩州等等,都是很常見的。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西藏雖好,可惜路途遙遠,沒有一個長假很難窺其一斑,而這個時候靠近藏區的成都,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不用深入到向那麼遙遠的地方,只用驅車進入藏區,一個週末,便可以感受到燦爛的藏傳佛教文化。

遍佈與藏區的諸多喇嘛寺中,有一個離成都最近,這便是位於阿壩州理縣上孟鄉的桑登寺,不堵車的話,兩個半小時即可到達這裡。桑登寺屬於紅教寧瑪派,是白玉寺分寺,在公元1435年,雅弘竹巴大師主持修建了這座寺廟,距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現在看到的桑登寺,並不是當年的原貌,而是經過翻修後的樣子,不過院內的三棵“萬年青”樹,依舊足以說明寺廟深遠的歷史。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藏族人崇拜山,基本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座神山,保衛者一方水土,而守護這裡的神山,叫做喀爾什古神山。它從阿壩州的黑水縣開始,延綿數百公里,直到終點的日波寨,像一條長龍盤旋于山巔,而這“龍頭”的部分,便是桑登寺所在。站在寺廟外,可以俯瞰附近的藏居,寧靜而祥和。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除了寺廟的主體院落,寺廟還有不少附屬建築物,其一便是正對寺廟左手邊的佛塔群。佛塔有很多種類,除了建造風格的不同,材質、大小等等也不相同,著名景點西安的大雁塔也是佛塔之一,不過藏傳佛教的佛塔一般是不會認錯的。

可以說一個小故事,為紀念釋迦牟尼八相成道,於佛陀涅槃之後,將其舍利分成八份,分別葬於八大聖地,再有各地信徒建造善逝塔、菩提塔等八大佛塔,合成“善逝八佛塔”,用以例行供祀,這就是這些看似相同卻又有細微差別的佛塔的由來,每一個佛塔下端都有名字,也有著不同的意思。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佛塔上面還有蓮花生大士的塑像,蓮花生大士,他是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也是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更是寧瑪派的祖師,在藏傳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另外一個附屬設施便是轉經輪,同樣分為很多種類,材料、大小不一,除了常見的以人力轉動外,還有以水力、火力等為動力的轉經輪。桑登寺的轉經輪,在左邊的小屋裡有一個大型的,然後是一排小型的,轉經必須順時針轉動,即象徵輪迴,又以清淨惡業、積聚功德著稱。寺廟裡香火不旺,但是卻從來未曾中斷過,總有虔誠的嘉絨藏族信徒長年在這裡供奉他們心中的神。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桑登寺單就規模來說,確實沒有亞青寺、大昭寺等寺廟來的雄偉,不過,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處,沒有了龐雜的遊客干擾,顯得十分寧靜,又是另外一種旅行體驗,可以慢慢欣賞寺廟裡的每一個細節,很喜歡藏式建築的窗戶,覺得很有藝術氣息。

不過在一年一度的廟會時期,那就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從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眾多喇嘛,揹著大師曾經讀過的經文轉山,沿著大師走過的小路一路頌讀,下午還要進行“曬佛”,這是一幅面積約30平方、重達幾百公斤巨型唐卡,十分壯觀。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川西這座寺廟,供奉了一塊神石,青海、西藏、甘孜很多大寺都沒有

寺廟裡面供奉了一塊神石,據說是一塊“佛手印”,在青海、西藏、甘孜等地大寺廟裡都沒有,是桑登寺的鎮寺之寶。桑登寺的門口有一個小孩,一板一眼地十分“嚴厲”,既要監督我們拖鞋入內,又要提醒我們不要在寺廟內部拍照,說不吉利,看著小朋友認真的表情,覺得特別可愛,也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所以這鎮寺之寶到底長啥樣,也只有大家親自去看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