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背後謀劃別人的人。也許可以僥倖獲得成功,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然而這種僥倖存在的幾率很低,弄不好傷害的一定是自己。咱們先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這句話的道理了。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戰國時期,晏之為齊國宰相。有一天他陪同齊景麼外出遊玩,登上了一座高山。齊景公站在山峰上,只見遠處山環水繞,人們在天地裡勞作。

景公頓時覺得心情舒暢,感嘆道:“真是大好河山,現在為我所有,只是不知以後又會是誰的天下!”齊景公本想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定會繼承自己的功業,希望晏子能讚譽他的偉大,不料晏子卻回答道:“我想可能是田成氏!”

景麼一聽有些生氣,但是也吃了一驚,惱怒的說:“一派胡言,我是一國之君,他區區一個田成氏,怎麼會繼我之後統治齊國呢?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晏子語重心長的說:“大王不要惱怒!田成氏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但他樂善好施。相形之下,您的徵稅就有些繁重。他不惜把自己的俸祿賞給大臣,救濟貧窮的人們,他大筆大筆的向外外借出,別人還的時候,他只收取很少的一部分,在齊國頗得人心。並且說,我的這些錢財本來就是取之於民,現在用之於民是理所當然,我有什麼好心疼的呢?所以人們都為他的慷慨大方而感動,非常的擁護他。”

“不就是這些嗎?我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不信他能得到天下!”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可是人心很重要,他的慷慨和仁慈,把有才能的人都集於自己門下,這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力量。每次殺牛以後,他只取其中的一份,其餘的都分給士兵,其他的物品也是一樣,因此士兵都心甘情願為他戰死。齊國鬧饑荒的時候,他向外施捨糧食,周和奏地的百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來投靠他。可以說他對百姓是愛之如父母,而人民對他則是歸之如流水。”

景公天后悲從中來:“本來應該由我後代繼承的大業將被田成氏佔去,這該怎麼辦?難道我命該如此嗎?”

晏子安慰道:“您又何必擔憂呢?您可以像田成氏哪樣,親近賢人,幫助窮人,放寬刑罰,照顧老弱病殘者,對軍中將士賞罰分明,一定會人心所向。再加上現有的實力,就算是十個田成氏也不能奪去您的天下!”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可是景公並沒有把晏子的話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處處防著田成氏。公元前386年,田成氏被列為諸侯;公元前379年,他沒有受到任何阻撓就統一了齊國。齊景公的後代最終失去了王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人都對別人的背後算計非常痛恨,算計別人也是職場中最危險的行為之一。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輕則被同事所唾棄,重則失去飯碗,甚至身敗名裂。

如果一個人經常把自己的競爭對手當成仇人、冤家,並想盡一切辦法去搞垮對方,那麼離你倒黴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現在人們講求的是團結合作,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謀劃更大的利益。所以那些喜歡搬弄是非,使陰招的人只會遭到他人的厭惡。

每個人都希望與智取相投的人共事,那些不懂的與人平等競爭,相互尊重的人,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和所有成功的機會。

《謀算別人的人最終是謀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