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遇见诗词之“美”——尝尽中国诗词之“韵味”

仍记得很多年前,别的同学出去玩儿;因为一首唐诗没有背出,我趴在桌子上哭了好久。心中从那时起,多多少少对这些文绉绉的诗词有了“排斥心”;直到很多年后,我在他乡过中秋,“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猛然闯入心头,才发觉原来儿时那些“不情愿”的情绪竟在无意间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每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会唤醒内心中的这些回忆。求学时,老师在台上讲解着诗词背后的故事,而你或是聚精会神倾耳聆听、或是指尖繁忙忙于记录;这些都在内化,内化成为你的养分,内化成血脉想成的民族记忆。

你也有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心,这根据比赛题库而整理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成为了必不可缺的“掌中利器”。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经典诗词500余篇,以时间脉络为主轴,编年的记录方式;书中除却名句重点的标注,更有画龙点睛的赏析。诗词背景的完善,更有利于认知和理解。


享受,遇见诗词之“美”——尝尽中国诗词之“韵味”

遇见中国诗词之美


诗词之“美”:美于结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曾以这样的诗句来描绘“心动之景”。对于诗词来说,总有一刻你要为之心动。

诗词是美的,短短几行,寥寥数句。从五言律诗到七言绝句,字行对称,都是美感。《声律启蒙》和《三字经》是那时的必读经典,“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样的遣词造句让诗词有了丰富的可读性、可观性。

叠词、拟声词的运用增添一份韵律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字不多,却将应表露蕴意展现纸上。牛郎织女相隔的银河,化为了“清水”,而那说不尽道不完的情话,也只能无声。

“不得语”不只是口中,更是心间。结构的美感,烘托出意境之美。


享受,遇见诗词之“美”——尝尽中国诗词之“韵味”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美于意境:诗词之“美”

结构的对仗,词句的斟酌,让句子颇有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最好的一种表达,从物象到意象,这是诗句的一个升华,更是诗句本质所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边塞诗,看似写荒芜的景致,烟和落日辉映,却实在写人心的孤寂。诗句的字不多,但却能传情,意境沟通诗词而勾勒,勾勒出的景致来表露感情。

曹操的《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从可观感的景物入手,描述身边的所见,最终将诗句结尾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园中的青芽,化为人生的感悟,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诗词最美的一面。

美于结构,美于意境,更美于传承。


享受,遇见诗词之“美”——尝尽中国诗词之“韵味”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传颂千年,“内外”皆美

诗词的外美,美于结构、形式,短小精炼,既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又能哀伤凄婉、寓意绵长,诗词提取关键之物,描述眼见、心中所见之景。

诗词的内美,美于意义、意境,海纳百川,不仅忧国忧民、体恤民众,而且审时度势、针砭时事,选取社会热点之时,表达内心、他人所感之情。

诗词是美的,这种美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感悟。《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补上了丰富的史料,让你读诗时,更能读史。诗与史相融,史中有诗歌。

传颂千年的诗歌,带有别样的美感。它们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厚重情感的汇聚。像一道光,穿越千年而来和我们在这个时代相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是这样,历史这样,都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等你回眸、等你惊叹。


享受,遇见诗词之“美”——尝尽中国诗词之“韵味”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