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之下慢性病患者的就診卻也無奈中斷,尤其是慢性腎病患者。包括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各種感染。

慢性腎病一旦得病不可逆轉,會逐漸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關鍵

世界腎臟日 | 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當前全球慢性腎臟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全球約有8.5億患者。相關研究預計到2040年,慢性腎臟病將位列導致過早死亡的疾病前五名。

而公眾對該病的防治知識普遍缺乏。

經國際腎臟病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聯合提議,從2006年起將3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確定為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高人們對慢性腎臟病以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認識,並重視在慢性腎臟病的早期檢測和預防方面全球的迫切需求。

今天是第15個世界腎臟日,主題為「Kidney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from Prevention to Detection and EquitableAccess to Care」,即「全球每個人的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從預防到診治」。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關注並重視腎臟健康。

世界腎臟日 | 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慢性腎臟病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疾病的統稱。在我國,腎臟病患者接近1.32億。可以說為大眾普及腎臟病知識,預防腎臟病的發生以及防止其加重,刻不容緩。

腎臟是人體的“清洗工廠”,24小時不停歇,為人體濾洗血液,排除身體裡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此外,腎臟也起到調節人體平衡等重要作用。

  • 每天大約有1500-1800升血液通過腎臟過濾產生180升的原尿,原尿中含有氨基酸、葡萄糖、維生素、電解質和廢物,但除了廢物外都再度被腎小管吸收,最終排洩出來的尿液平均每天為1.5升左右。
  • 腎臟可以對人體內蛋白質、葡萄糖等有機物和鈉、鉀等無機鹽進行調節,使他們按一定比例和濃度存在於體內,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 腎臟可以產生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多種物質。其中,腎素、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質可以調控血壓和水鹽代謝;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

因此,一旦腎臟無法正常工作,不能把身體裡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排出去,這些廢物就會堆積在體內,危害健康。

世界腎臟日 | 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會悄無聲息地發展,一旦有了明顯症狀就來勢兇猛,多數已發展至晚期腎衰。

因此,早期發現非常重要,如發現以下情況就應及時就診:

  1. 無故的睏倦、乏力:這是最早的表現,但最容易被忽略。
  2. 浮腫:健康人起床也可能有輕度眼瞼浮腫,但不久會慢慢消退。而腎臟出現病變的人眼瞼浮腫不可消退,有的人甚至會出現全身浮腫,體重突然增加,用手指按壓下肢會出現凹陷。
  3. 血壓升高:近60% 的腎臟病患者會表現血壓升高,但多數人從來沒有進行過腎臟的相關檢查。經常測量血壓十分必要。
  4. 尿量改變:正常人尿量為每天1000-2000ml。腎臟功能下降,部分患者會出現尿量減少。即便尿量正常,也會排出毒素減少、質量下降。無論尿量增多還是減少,都可能是腎臟病表現,特別是夜尿增多往往是慢性腎臟病的信號。
  5. 尿中泡沫增多:常常有蛋白的現象,一般尿中泡沫越多,尿蛋白越多。
  6. 小便顏色改變:尿液顏色突然變深、變紅都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呼吸道或腸道發生感染後如果小便顏色變紅,可能是腎病的表現。
  7. 骨痛:慢性腎衰患者血液中的鈣、磷及維生素D 會出現代謝紊亂,刺激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引起骨痛、骨質疏鬆等腎性骨病。如發生不明原因骨折,或經常覺得腰背疼痛、骨痛等,經骨科檢查沒有發現異常,一定要去查看腎臟。
  8. 腰痛:腎區痠痛不適、隱隱作痛或持續性鈍痛。
世界腎臟日 | 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另外,要牢記八項黃金法則,降低慢性腎病發生風險:

  • 保持健康、合理運動;
  • 健康飲食、保持體重;
  • 監測血壓;
  • 控制血糖;
  •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 戒菸;
  • 不隨意服用非處方藥;
  • 如果您有一個或多個下列高危因素,請定期檢查自己的尿常規和腎功能:糖尿病、高血壓、超重或肥胖、腎臟疾病家族史。
世界腎臟日 | 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