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第一城之卧牛城

华北第一城之卧牛城

卧牛雕像

邢台,简称“邢”,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地级市,素有卧牛城的美称。卧牛城的来历有一些相关的美丽传说,下面介绍两个传承度最为高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猎的姬运、姬生兄弟俩,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在这里。那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俩就带领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然后大家就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至今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东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穿东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之前,邢台曾发过一次大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市区。人们四处的奔跑,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洪水一直在后面紧逼着,气势不减。无数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渐渐的被赶向一个小高地。可水势依然不减,而通向高地的只有一个不宽敞的胡同。有很多人没能及时的通过,眼看洪水就要将人群吞没。这里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很健壮的大公牛,就在洪水即将涌入胡同之际,横卧在了胡同的入口,神一般的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外面,为逃亡的人们争取了时间。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生命被保活了下来,而那头牛却永远的卧在了那里,它依然是那么的威武。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牛,就依照它当时的神色,为它铸了铜像,永远留在“卧牛城”中。

关于卧牛城的历史来历,其实并不多,翻遍典籍和史书,只有沈括《梦溪笔谈》中只言片语,先说是石勒,又说是郭进,且语焉不详般均为“修建”。其实,古老的邢台城,从我们考究不清楚的历史和年代里,就开始以“卧牛”的形体和姿态建城了。如今,纵观整个邢台城区,其大致框架酷似“卧牛”。老城区的主干道路是其骨架,古城墙、围寨河、牛尾河等是组成“牛形”的轮廓。而邢台的街、路、村等,也多以“牛”来命名,如“东牛角村”、“西牛角村”等。倘若在地图上将这些地名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显示的是一幅“身长4.5公里,体宽1.5公里,头南尾北”的“牛形图”。牛头部位是南头村,牛角部位是东牛角、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牛身子由护城墙和护城河构成;城内原有四个水坑,称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马市水坑、靛市水坑,传说是卧牛的四个蹄印;牛胃的部位是一大一小相连的两个水泊(韩家坑、王冒坑);肠道脉络部位是南长(肠)街、北长(肠)街。此外,还有栓牛橛、牛头桥、肚子巷等,其地名的位置和牛的器官部位基本吻合。

华北第一城之卧牛城

郭守敬故居前雕像

邢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建城3500余年,建都800余年,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涌现出郭守敬、李牧、魏征等历史名人。值得一提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死在东巡的路上——邢台沙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