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提升植樹造林質量 把鄉土樹種成百姓’綠色銀行’

瓊提升植樹造林質量 把鄉土樹種成百姓’綠色銀行’

海南日報海口3月12日訊(記者孫慧)3月12日是植樹節。在文昌市昌灑鎮白土村,一株株椰子樹、重陽木等鄉土樹木被村民們栽下。“這些鄉土樹木既可以遮陽防風,又能美化村莊,像椰子、沉香等樹種還有經濟效益。”村民邢福劍說。

近年來,我省造林綠化成績令人鼓舞。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該局提倡各市縣擴種鄉土樹種,逐步提高珍稀鄉土樹種比例,統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村莊等建設,建立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制度,既打造綠樹環繞的生態環境,也探索助農增收的新路子。

省林業局營林處處長蔡興旺表示,經過多年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我省森林覆蓋率已經穩定在62.1%以上,全省宜林地越來越少,對植樹造林的重視也從追求數量向質量轉變。在推廣樹種上,我省現在大力倡導種植沉香、黃花梨、坡壘等鄉土樹種,充分利用荒地、坡地等土地資源種植珍貴林木,改善人工林樹種單一狀況,提高林業產業效益。

如何讓植樹這樣的“子孫工程”持續產生經濟效益?瓊中、白沙、澄邁等市縣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以套種南藥、養殖家禽、原材料加工產品,或是創建植物科普基地等方式,倡導“以短養長”。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高峰村村民符昌懷說,2017年,南開鄉政府給他發放了扶貧益智苗,他把益智套種在橡膠林下,去年這批益智已經開始陸續結果,可以採摘售賣。

一些地區把珍稀鄉土樹木原料加工為產品,發揮出經濟效益。在儋州,已有企業研發出黃花梨茶產品,每年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選用樹齡5年以上的黃花梨樹採取三片嫩葉,製作成黃花梨茶,目前這種黃花梨茶葉已經在市場上售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