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有人說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有種“被平淡的日常生活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他喜歡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反應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和習慣,以至於被認為是小津安二郎的繼承人。

《步履不停》正是這樣的電影,它是由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也是被譽為是其最成熟最巔峰的的作品。

曾經榮獲2009年藍絲帶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配角獎(樹木希林)、2008年報知電影和2009年電影旬報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2009年每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阿部寬)、2008年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小鎮上的一家人,因為死去哥哥純平的忌日而相聚在一起,表面上是細碎平淡的日常生活,卻隱含了家庭成員之間隱沒而幽深的情愫。沒有明顯的衝突,只是一些陳年舊痛隱隱作痛,時不時地牽引著這個家庭所有人的情緒。

導演的節奏不緊不慢,鏡頭沉穩安靜,畫面清新明淨,配樂平靜緩和,平鋪直敘地把把質樸平實的故事講到了極致。

影片中曾經4次提及“黃蝴蝶”,本文將從“黃蝴蝶”的4次出現為線索,講解該意象所代表的情感意義技現實思考,以此分析影片中暗含的深層情感。

第一次出現:代表懷念和祭奠。所愛的人終將逝去,這是每個人都無法掙脫的牢籠,我們的悲傷,最終正是悲傷的我們自己

良多一家和母親相約去看哥哥純平,母親一邊給兒子的墓碑澆水,一邊喃喃自語:“沒有比在兒子的墓前祈禱更難受的了,我從未做任何事來索取這個”。

良多看著老去的母親,心裡五味雜陳,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他無法理解感受的。回去的路上,他儘可能放慢腳步陪著母親閒扯著家常,想以此散母親思念兒子的痛苦。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正聊著,迎面飛來了一隻黃色的蝴蝶,母親眼裡忽然多了一絲哀怨和心碎。

“他們說冬天不死的蝴蝶,來年回來就會變成黃色”

“真的?聽起來很美妙”

“我也是聽說的”

“聽誰說的”

“不記得了,聽了這話之後,無論何時我看見黃蝴蝶都會心碎”

黃蝴蝶既是母親的安慰,又是母親的悲痛。看見黃蝴蝶如約飛回,就好像又看見了兒子,勾起了無數的想念和懷念,痛苦的是蝴蝶每年都會飛回來,兒子卻再也回不來。

唯一留住已故親人的方法就是記住他們,而這種懷念將會變成另一種生命永存在親人們的心裡,成為他們生活的助力。活著的人必須要去面對和接納這種存在方式,堅強樂觀地堅信愛著的人在另一個世界祈禱著親人們好好地活著。

就像《尋夢環遊記》所呈述的生命觀:“死亡並不可怕,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請記住你愛著和愛過的人”

第二次出現:代表無法磨滅的悲痛。我們應該正視悲痛,它將會像慢性病一樣深植在我們身體裡,時不時地發作、疼痛、警醒,並潛移默化地支配著自我意識

一天的疲憊隨著夏日的暑氣漸漸散去,家人們都洗完澡準備休息的時候,只有母親一人還在忙碌著。屋裡忽然飛進來一隻黃蝴蝶,母親近乎魔怔般地堅信那隻蝴蝶就是為了救人而逝去的兒子,小心翼翼地追趕著,嘴裡一直唸叨著兒子的名字。直到父親斥責她瘋了並冷靜嚴肅地告訴她就是隻蝴蝶,僅僅是隻蝴蝶,她才從幾乎瘋狂的意識中緩過來。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奶奶的第17個紀念日,屋裡飛進來一隻蝴蝶”

她看著被放生的蝴蝶,喃喃自語,她依然堅信那就是純平,是她最疼愛的兒子,兒子的離世至今讓母親難以釋懷。這段場景讓母親的情緒被牽引到了極致,她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和用力都沒有讓自己認清這個事實。

那種思念成疾,幾近瘋癲的狀態讓人心疼,看似溫暖樂觀的母親其實心裡一直隱藏著那份不可言說的悲痛,一旦生活中不經意的細節忽然觸碰到那道傷口,內心好不容易建起情感的防線就瞬間崩塌,擊潰自己。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逝去的親友就是身邊的暗物質。我願能再見你,我知我再見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們的光錐曾彼此重疊,而你永遠改變了我的星軌。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的永恆組成。

——《科學松鼠會》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受生死離別之痛,這是每個人不可逃脫的的宿命。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也許會永遠以意念的形式存在,並事無鉅細地影響著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

我們無需強迫自己逃避或忘記痛苦,需要直視並接納,使之成為人生道路上憂傷的基石,凝固成堅硬的力量促使我們成長。

佛說今生的相遇是前世的久別重逢,任何感情都離不開一個“緣”字,如果是至親總會相見,在別的地方別的時間,他們只是先行一步,我們留下的人要努力生活,有一天相見時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你一直在這。

第三次出現:代表著責任和傳承。過早地感受到世界的無力感與恐懼感,用冷漠和口是心非掩飾內心的“成熟”,心有不甘卻無能為力,能做的只有等待與內心承受力相匹配的年齡

夜深人靜,夜晚的蟬鳴依舊刺耳,大人們都已入睡,男孩獨自出來仰面對著遠方的夜空吐露深藏的心事:

“我成了其中一個跑步接替員,在秋季的田徑運動會上。今天我看見了一隻黃色的蝴蝶,就像我和爸爸在輕井澤抓的那隻,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名像爸爸那樣的鋼琴調音師,如果那不可能,我就想成為一名醫生”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這段獨白可以解釋他之前“偽裝”的平靜和叛逆,口是心非的內心,藏著讓人心疼的懂事和成熟。這種成熟甚至是遠遠高出於他這個年齡本該承受的,有這些細節可以看出:

  1. 當良多問他為什麼兔子死後他卻在笑,他說因為同學說會給死去的兔子寫信,開始兔子根本收不到啊,他覺得這種自欺欺人太可笑了,就好像給死去的父親寫信他會回信一樣可笑;
  2. 一家人在回老家的路上,媽媽請求他這一天不要直呼良多的名字,就當是幫她的大忙了,他不屑一顧的回答媽媽良多就是良多,滿是孩子氣的任性脾氣。而事實上那一天他並沒有直呼繼父的姓名,心裡還是認可繼父的;
  3. 當爺爺問他長大了想做什麼的時候,他說因為喜歡音樂老師而想成為鋼琴調音師,其實是因為父親才想做調音師,給爺爺那樣的回答才會顯得他像個小孩;
  4. 當媽媽問他還記得在輕澤井和爸爸一起捉蝴蝶嗎,他回答不記得了。其實清楚地記得和爸爸一起捉蝴蝶的樣子,可是他從來不肯承認他一直在想念父親啊!因為他知道想念沒有用,說出想念更沒有用,所以,他只在一個人的夜深人靜表達了他對父親的愛和思念,以至於所有人都以為他遺忘了那個在他小時候逝世的父親。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很小的年齡便要承受喪父之痛,讓他很早就學會了懂事和察言觀色。他所有的言不由衷其實是想給大人表現的一種“孝順”,想為這個家分擔些責任,減少父親的離開帶來的家庭之痛,他一直活在家人心裡。

正如母親說的那樣,父親其實並未真正死去,一直活在他的心裡,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他想以繼承父親生前職業的方式,讓父親的生命延續在這個世界上。

第四次出現:代表著悔恨和遺憾。時間的流逝並未能遮蔽深植心底的悲痛,感傷伴隨著時間沉澱、渾濁,時不時襲上心頭,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這麼一種近似於認命的教訓

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停》這本原著裡寫道:

「這一天發生的這些連事件都稱不上的小事,直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因為正是在這一天,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而第二天,我甚至忘記了這些事件,仍對他們的存在感到厭煩,然後馬上回到了屬於我自己的、與他們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雙親會老,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會死,多半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沒能與他們的衰老或死亡發生一點聯繫這件事,對我來說如鯁在喉。」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短暫的相聚很快迎來了離別,母親執意和所有人握了手,父親一句“再回來就是新年了”引出無數酸楚。媽媽和良多後來都想起了那個相撲的名字,卻無法分享。

三年後父母相繼離世,答應開車帶媽媽去超市購物、和爸爸一起看球賽的願望終究落空變成深深地遺憾。那次相聚竟然成為了和父母最後一次見面。

良多祭奠完父母路上又看見了那隻黃色蝴蝶,他告訴女兒,冬天不死的蝴蝶來年都會變成黃色。就像當年母親告訴他的那樣,生命和愛一代又一代傳承著。

家人的存在大概就是相互消耗、爭吵不斷,先是彼此依賴後又難以共存。命運的車輪輾轉不息,時光如流水不腐,再多的驚濤駭浪也無法衝抵那些無可奈何的遺憾和悔恨。只是時間讓逝者和生者的界限愈發變得模糊而已。

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有母親,是幸福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走後,良多好像學會了怎麼去愛家人,他將那些略帶遺憾的心情娓娓道出時,其實就是讓自己釋懷的過程。

人生路上總是有點來不及,也許很多未曾認真履行的約定已經成為遲了一步的遺憾,但夏末的季節還會往復,人生還是要前行,時間,終將帶我們找到諒解的出口。 ​​​

豆瓣8.8《步履不停》:時間帶不走的遺憾,發酵成深植心底的殘缺


結語:悲傷得恰到好處,平淡得感同身受

倫敦電影節後,曾經有人問是枝裕和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什麼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是枝裕和想了下回答:“我認為的好電影,就是會讓人看完之後,長久不能忘懷的,會真切地對你的人生造成一點點改變的電影”

毫無疑問,是枝裕和的每部電影都做到了這一點,《步履不停》更是把這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好像什麼也沒說,有好像說了很多,涓涓溪流般平淡真實的日常甚至讓人感受不到鏡頭的存在,卻在不經意間觸動心底的感動,溼了眼眶。

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總是忘記悲傷,一些不如意,一場分離,一點遺憾,都不會動搖我們飛快的步伐,生命就一直這樣週而復始步履不停地麻木前行,就這樣活著。

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故事,不完美的生活,卻真實又動人。 ​

這是值得每個人反覆回味的電影。

圖|網絡

文|原夕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